在書本里,根本不願搭理兩個綠袍官員的學士和學子紛紛一怔,紛紛起身走了過來,還禮道:「見過郭武衛!」
安神感也跟着自我介紹,雙方見禮後,郭元振微微一笑:「我倆此來,是奉李機宜之命,邀請學士入內衛指教,邀請學子入內衛實習的。」
學士自不必說了,本來就是五品官員,看的是李彥的面子,立刻道:「指教不敢當,李機宜若有需要,儘管說明便是。」
而那些學子有些詫異:「郭武衛,不知入內衛實習是何意思?」
郭元振解釋道:「這是李機宜的嘗試,已經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認可,讓有才之人提前熟悉內衛的工作,為以後入職積累經驗,多多參與,多多歷練,名額不多,機會難得。」
學子們的臉色從詫異轉為欣喜:「可有要求?」
由不得他們不高興,他們固然出身極好,但既然入了弘文館,正常的途徑也是先參加科舉考試,考上進士,有了選人身份後,等待吏部銓選,然後再分配官職。
這個過程再短,也需要兩到三年,起步官職也不會多高,現在如果能去內衛實習,有了功勞,更能在李機宜面前混個臉熟,那就超出同齡人不止一步了。
郭元振道:「弘文館是先帝所設,培養的就是國之棟樑,按李機宜跟我的言語,每位學子都是內衛所需要的人才。」
「不過為了避免打擾諸位的學業,我們還是不得不忍痛取捨,不知諸位之中,是否有對高麗之地的歷史,或三韓苗裔的史冊有所了解的?」
「三韓之地?」
聽了這個地名,眾學子頓時露出不屑之色,開始用鼻孔看人了:「我們修的可是墳典經義,若是《春秋左氏傳》《史記》《漢書》,人人都可一行,區區高麗蠻夷之地,哪來史書之說?」
這話其實沒錯,這個年代朝鮮半島自己寫的史書,主要就是新羅所寫的《三國史記》,但也要百年之後,現在還沒寫出。
所以就算是新羅的皇族,對於歷史的了解,也是口口相傳,根本沒有記敘下來的明確史冊。
郭元振笑容收斂,換成嘆息:「確實困難,那只能拜託學士了。」
學士終究不比學子,能人輩出,其中就有老者撫須道:「老朽當年隨着先帝出征高麗,對於那裏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可往內衛一行,容老朽先尋一尋書卷……」
郭元振正色一禮:「多謝先生!」
眼見實習的名額沒了,有些學子搖搖頭,回歸手中書本,有些學子目光則閃爍起來,開始尋找關於異國的書籍。
安神感旁觀,突然明白了郭元振的目的,以極低的聲音道:「六郎對於新羅頗為看重,不單單是這回的審問,你還準備未雨綢繆,引導二館學子的學習方向,培養所需的人才?」
郭元振微微點頭,回應道:「如果能多拉攏幾位入內衛,這種背景學識都很強的小郎君,將來也能當作班底培養,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目前看來還不行,他們對於三韓之地確實沒有……」
話到一半,郭元振及時止住,因為一位學子走了過來。
他腳步緩慢,身姿拘謹,似乎有些自卑,與其他學子昂揚高傲的精氣神形成鮮明的對比,但稍稍遲疑後,還是來到面前行禮:「在下薛楚玉,對於三韓之地略有了解,想嘗試一二。」
薛楚玉一露面,別的學子頓時露出嫌惡之色,甚至毫不掩飾的走到一旁,排斥之意一目了然。
郭元振耳朵極尖,還從那些人的議論中聽到「大非川吐蕃十萬軍士」的字眼,再結合這位的姓氏,立刻問道:「不知薛將軍是閣下的……?」
薛楚玉抿了抿嘴,情緒有些低落:「那是家父。」
郭元振想到了六郎對於薛仁貴的尊敬,頓時大喜過望,立刻道:「有勞薛學子了,請隨我們入內衛!」
……
「薛仁貴之子?」
李彥心中確實驚喜,仔細打量站在面前,更顯得侷促的薛楚玉。
身為薛仁貴的第五子,自從他的戰神父親因罪被貶後,薛楚玉雖然沒有被趕出弘文館,但日子也不好過了。
畢竟大非川之戰敗得實在太慘,十萬唐軍全員覆沒
第三百一十四章 正好替薛仁貴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