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低的,等拖到新朝開闢,再來推行,下面只會更加牴觸。
「培養好文武人才,再開新朝,是先難後易;」
「如今新朝輪廓初定,再按我的心意改變制度,反倒是先易後難。」
「幸好還有兩場關鍵的儀式和官位的分配。」
在這樣的考慮下,李彥更不會一步到位。
別人稱王建制,稱帝開國,主要是為了確定自身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他卻準備通過這兩個關鍵步驟,完成舊朝到新朝間的兩次過度。
如今是第一次。
稱王,建百官司屬!
同時。
宣告北方,準備大開科舉!
……
「父親!好消息!好消息!」
大名府,蔡京依舊被任命鎮守此地,近來工作輕鬆很多,他卻日日來衙門,哪怕在書房內看書,也坐鎮於此。
而女婿梁世傑興沖沖地進來,眉飛色舞地道:「科舉一開,則北方大局定矣!」
按照如今三年一次科舉的制度,去年大宋就該開科舉了,但由於戰亂一直拖延,如今瞧着南方的局勢,更是遙遙無期,這個時候北方開科舉,對於各地來說,都是一劑強心劑,更會吸引大量人才來投。
畢竟宋朝其他事情或許做得不行,文教這方面絕對沒得說,同時社會階層流動極大,進士子女不成進士,用不到三代就衰敗了,同樣乞丐孤兒有學習的天賦,也能金榜題名,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種學習改變命運的階梯是極度吸引人的,也是老百姓擁護宋廷統治的關鍵,之前是被兵亂逼得活不下去沒得選,如今眼見着要改朝換代,而好的制度保存下來,自然歡呼雀躍。
當然,底層人民功成名就的,終究是少部分,大部分進士還是富貴人家出身,如相州韓氏那種學閥世家,歷代都有不少進士,把控着知識渠道。
蔡京出身的家族也是同理,單單是嫡子就有八人,還有女兒女婿以及兒女親家,如今都聚集在大名府內,儼然形成新的大族,梁世傑能成為蔡京的女婿,家族梁氏也非等閒之輩,對於這種書香門第,看到科舉的開辦,當然是興奮不已。
蔡京卻沒有什麼特別興奮的表情,沉吟片刻,開口道:「老夫如果讓你們不要多考呢?」
梁世傑猛然怔住:「父親,這可是新朝第一次科舉,如今各地文官還都是投降的那一批,其中頗多庸碌之輩,父親之前也有言,以總教頭的胸襟氣魄,肯定會將這類人免去許多,那空缺出來的官職,不就是從新朝科舉里的提拔麼?」
蔡京頷首:「確實如此,鄉軍猛將如雲,文臣稀缺,此番科舉為官,恐怕不用多等銓選,就能去各地任職,但恰恰是因為這樣,老夫若為宰執,不能容許我的族人遍佈各州縣。」
梁世傑這才明白這位岳丈的顧慮,心中有些牴觸,當高官不就是為了家族一起受益的麼,況且參加科舉也是各憑本事,他們能考上又為何不讓?
他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低聲道:「恕小婿斗膽,總教頭為人賞罰分明,父親此番在文臣里的功績,更甚鄉軍的幾位參贊,地位穩固,何必多慮呢?」
蔡京微微搖頭:「老夫知曉總教頭賞罰分明,所以才敢言宰執之位,然自己不知進退,還要將安危寄托在九五之尊的仁念上,那就是愚不可及的行徑了!」
「宰相的權力,是在天子允許的範圍內為之,而非不管不顧地培植勢力。」
「遇到一位昏君,只要給對方提供享樂就行,下面多麼民怨沸騰,昏君都不會多過問,遇到一位明君,就要謹守本分,總教頭無疑是英明神武的君主……」
蔡京說這番話不怕隔牆有耳,有些心裏話他卻不會說,比如早就有意識地與鄉軍高層保持距離,以免關係太過密切,引發君王忌憚。
當然有兩個人的友誼,他是一定要牢牢鞏固住的,一位是林元景,另一位是高俅,三人共同堅守大名府,來往也是順理成章。
不過有些話,他也壓低了聲音,近乎是湊到耳邊道:「你以為這一批科舉為官的,會是新朝的中流砥柱?」
梁世傑還在消化前面的話,聞言下意識地道:「為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