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道「是啊,怎麼了?」
胤礽扶額「兒子怕正藍旗又要反了。」
康熙「……啊?為什麼?」
胤礽道「不是反咱們而是……唉,汗阿瑪,您說正藍旗知道其他旗主反對您的兒子們領一旗,會不會直接勤王啊?」
康熙一開始沒回過神,胤礽提醒他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不同時,康熙一拍椅子把手,居然樂了「這麼說,下五旗都想當上三旗,那麼咱們直接合併八旗,只接受朕的管理,不是附和民心的事嗎!」
胤礽趕緊攔住興奮異常的康熙「汗阿瑪,八旗普通士兵是恨不得只供奉咱們一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我的意思,沒有中間的大小旗主再剝削他們一次。但您領軍打仗還得靠那群勛貴呢!就算是大學裏培養的勛貴子弟,在大是大非上,他們的屁股也是坐在自家利益這一邊的!」
不是人人都能革自己家的命!
康熙嘆氣「民心在朕,如果準噶爾不開戰,朕有足夠的的時間解除他們對八旗的控制。待八旗到了朕的手中,要廢除八旗制度不就容易了嗎!」
胤礽苦笑「也不容易。汗阿瑪,您廢了八旗,誰來供養宗室和勛貴?您總不能讓他們隨意支取國庫銀子吧?如果您說讓他們老老實實吃着俸祿過活,估計汗阿瑪您在史書中的名聲,恐怕能和洪武帝媲美了。」
他那四弟為什麼被史書黑,被乾隆拉踩,連孝順的面子情都不給?
因為雍正前面追討國庫虧空得罪了八旗勛貴,後面在河南暫行的官紳一體納糧得罪了漢族官宦,滿朝文武都恨他入骨。
乾隆繼位之後,他是一個擁有合格帝王心術的皇帝,知道成為傳統偉大皇帝的根基在官紳。無論是廢掉雍正所有整頓吏治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還是廢開海建廣州十三行把海商運營權交由沿海豪強,或者是叫停漢化重新恢復滿族習俗,都是他獲得民心的舉措。
士心即民心,乾隆很清楚。所以他很看不起雍正這個根本不會當皇帝的人,連康熙執政前期的漢化以及引進西學的舉措他也舉雙手反對。
這才是一個能被交口稱讚的盛世皇帝。
康熙因中後期的寬容和怠政,也在史書上被吹成了仁君。
若他現在按照頭鐵的性子繼續施展「暴政」,他擔心「清世宗」的名字就要落在康熙頭上了。
說不準,康熙不但是「清世宗」,還會叫「清武帝」。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康熙也不是沒想過這一點,他還真想讓那群人老老實實領俸祿過活。
雖然沒有八旗供奉,他們不是有賜予的田地莊子嗎?怎麼就活不了?當他不知道那群勛貴各個都有千萬傾的良田嗎?
至於宗室,他都打算把皇子們封疆海外了,要內地的供奉幹什麼?
康熙認為一點問題都沒有。
從理論上來說,康熙所想的的確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關鍵是記你這是要從對方手裏摳東西出來,這已經無關理論,而是人心了。
胤礽只能加重了手中的力道,希望能給康熙松筋活血的同時,也能讓康熙腦子裏的熱血回流,別腦子一熱,真的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
胤礽認為,當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不是看着開疆擴土之功,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想着每一個政策會給百姓帶來什麼樣的苦難。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是他們不想打仗嗎?
就漢景帝當太子的時候,能因為輸棋就把堂兄腦子砸開花,導致藩王為兒子報仇叛亂的暴躁性子,你說他不想打仗?
只是不能罷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在百姓生計還很艱難的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胤礽做的那些事,都在腦子中考慮過無數遍,確認不會對老百姓造成額外負擔,才敢實施。
比如他哪怕在杭州殺得豪強們人頭滾滾,老百姓的生計不會因為他殺豪強而降低,反倒是因為分得了田地而生活更好。
比如推廣報紙,他只在京城推廣,這樣他才能保證報紙的成本不被攤牌在百姓身上;
再比如訓練新軍,前期是康熙內庫出錢,後期是常泰這個海商頭子在偷偷送錢
第167章 二更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