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海航無比危險,哪怕智瑤自己沒有意見,其餘人怎麼可能同意呢。
在智瑤率軍穿越齊地時期,第一場雪飄了下來。
老天爺很給面子,下的是小雪,沒有出現雨夾雪的氣候,儘管還是會影響行軍的速度,卻是不會讓大軍停止前進的步伐。
在一個多月之後,智瑤率軍抵達了「琅琊」戰場。
「大王,勾踐多次請降,臣只言唯有大王可以決斷。」司馬穰苴對智瑤親自過來沒感到意外。
講實話,儘管已經進入戰國時代,一些功勞仍舊不是臣下可以立,其中包括消滅另一位君王,以及滅國之功。
越軍那邊肯定也知道原軍來了新的援軍,有辨識能力還能發現「王旗」在原軍營盤中被豎立起來。
智瑤問道:「越軍尚有兵力多寡?」
司馬穰苴答道:「應有四萬餘眾?」
近一段時間越軍的反撲很激烈,了解內情會明白勾踐為什麼被稱為梟雄。
說白了就是越軍的糧秣越來越少,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士兵數量太多的危害越大,勾踐索性一再發動大戰消耗士兵,同時也是爭取消滅更多的原軍。
智瑤就問了:「我軍損失情況如何?」
司馬穰苴知道會有這一問,如實答道:「現存戰力,含水軍共有十萬一餘。」
他們本來有三個滿編軍團,兵力為十一萬兩千五百,又加入水軍運輸過來的兩個「師」,總兵力也就是十二萬七千五百。
那麼一年多打下來,折損的戰鬥力就是超過一萬。
怎麼話說呢?
越軍加上水軍一共來了十五萬左右的兵力,打到現在僅存四萬多。
原軍這邊折損了將一萬多的戰鬥力。
雙方的戰損比差不多是一比十左右,算起來就是原國君臣事先預料的結果。
如果雙方的交戰是爆發在山林,或是各種水系交錯的地方,情況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原軍的折損一定會比越軍嚴重。
說白了就是越軍不適合打硬仗,面對這種沒有太大活動空間,沒有山林可以鑽的環境,各種武器裝備還全面劣勢於原軍,不被打得滿頭包才是怪事。
最重要的一點是,越王勾踐在滅掉吳國之後清理了一次廟堂,連帶好些帶兵的將領也被殺死,要不然越軍對戰原軍的戰損比或許可以打得好看一些?
越國不是蘇連(故意錯字),他們沒有多麼大的縱深,也沒有那麼多人口,勾踐沒有瘋掉的話,一定清楚越國已經沒有未來了。
只是,曾經的勾踐面對強大的吳國,戰敗被俘之後,蟄伏了數年還能東山再起。這個經歷讓勾踐的思維跟其他失敗者不一樣,一定還想着可以複製曾經的成功吧?
智瑤想了想,說道:「寡人不見越王。」
王見王這種事情,少不得表現出一些風範,比如面對面坐下聊一會。
現在原國才是優勢方,並且掌握着超大的優勢。
以越國人的三觀和一貫做法,越王勾踐有極大的可能性玩陰招,或者說一定會在見面時玩刺殺的。
反正越軍鐵定會輸,成功刺殺了智瑤說不定能翻盤,哪怕無法翻盤也會讓原國發生動盪,大不了就是越國拉着原國一塊死而已。
成功必定血賺,失敗不過仍舊一死,其他人或許干不出這種事情,以勾踐的為人,哪怕僅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干是一定會幹的!
司馬穰苴對智瑤的謹慎只有贊同的份。
相反,要是智瑤答應勾踐的見面請求,司馬穰苴一定會阻止。
贏是絕對贏定了的事情,覺得已經勝券在握,再為了讓心情得到更大的愉悅去干一些嘚瑟的事情,多少人就是因為這樣才倒在了勝利前的最後一刻?
知道為什麼總是主角獲得勝利嗎?除了劇情需要之外,基本就是反派太嘚瑟,得到一個死於話多的可悲下場。
智瑤說道:「交戰仍舊由卿指揮。」
司馬穰苴多少是鬆了口氣。
倒不是司馬穰苴在憂慮功勞會被搶,純粹已經走了九十九步,再走最後一步就能成功,再臨時換人指揮會讓很多事情亂套的。
第532章: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