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問題,那就通過奏章來表達。
「爺爺,那些小國使臣,都是被咱們大明的軍威給震懾了,所以才會如此。」
「向他們展現一下咱們大明的厲害,這還是很有必要,免得一個個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朱英笑着回道。
其實這樣的對話,在昨日老爺子的嗓子恢復的差不多的時候,都已經被重複過很多次了。
老爺子每次聊,都要把這件事翻出來說一說。
朱英並沒有煩躁。
因為他知道,這是老爺子對自己的驕傲。
朱元璋說完後,再次喝了一口熱茶,太醫囑咐,唯有多喝熱茶,才能讓嗓子迅速恢復。
放下茶杯,朱元璋繼續道:「大孫,有建事你還不知道,咱聽錦衣衛說,翰林院那邊正商量着對付你呢。」
朱英聞言有些奇怪,不由問道:「翰林院?他們對付我幹嘛,我好像從未跟他們有多大的接觸,難道是因為李翰林的緣故?」
這也是朱英能夠想到的地方,翰林院的李衛良,是之前給他送前宋典籍被朱英看上的人才。
朱英發現李衛良的才華很高,最主要的是,在性格和原則上,都很有底線。
這個人在明初沒什麼名氣,史書上也沒有記載。
但才華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從那之後,朱英會給部分地方上的奏章,讓李衛良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大概是朱英和翰林院唯一的交集了。
其實本來在科舉方面,朱英也是要和翰林院的學士們一同指定另外的選取人才通道。
只是因為事情比較多,在這方面,還一直沒有開始。
所以聽到老爺子說,翰林院要對付自己,真就是一頭霧水。
朱元璋笑呵呵解釋道:「那還不是因為大孫太過優秀了,錦衣衛的密報里說呀,這些文人們,擔心武人的地位會被提高,所以想要死諫,從而讓咱對於將士們的待遇,進行限制。」
「說什麼國雖大,好戰必亡。不知大孫如何看呀。」
按照朱元璋原本的脾性,指不定就是血洗翰林院了。
大不了將這一批學士們,全部換掉。
這天下讀書人不多,可也不少,區區幾十人,即便是什麼文人領袖,也影響不了大局。
朱元璋最懂這些所謂的讀書人了,真要死到臨頭,求饒比誰都快。
不過這次想看看大孫如何解決。
這大明的將來,終究需要大孫獨自前行。
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也早就忘記了,自己和大孫初見的時候,也曾用這句話教導過朱英。
最後的結果自然也體現了出來,東南沿海屯兵幾十萬,大力建造海船。
只等明年開春,遠征倭國,拯救神州後裔。
朱英坦然回道:「這些文人,斷章取義倒是有一手。難道就忘記了在這後面還有一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嗎。」
「現如今,在孫兒看來,我大明要走的是精兵強將的路線,衛所軍戶,將會成為預備役的存在。」
「在文,在武,都是需要一個平衡的點。」
「而將士們職業化,專心對外,將會和普通百姓徹底分割開來,從而達到文武互不干擾的程度。」
「地方上的安定,將會逐漸轉移到大明治安司這邊。」
「自然,若是這般解釋,這些文人們還要胡鬧的話,孫兒也只能為他們感到惋惜。」
聽到大孫最後的話語,朱元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作為大明皇帝,君權神授,天下主宰。
被幾個文人掐住了脖子算什麼事情,還真的去聽他們的,將大明將士的待遇給降下來?
這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可不是這些個文人的天下。
「好,待明日早朝,咱倒要看看這幾個學士,會如何作死,希望他們識趣一點。」
秦淮河畔。
「馬黑兄如何,我大明將士,可否還能入你的眼。」
朱允炆笑着說道,語氣里滿是自豪。
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