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要側重一二了。
那邊柴氏父子仍然在思考,韓錦孫到底是如何落草為寇的,那些賊匪接下來會對戰局造成怎樣的影響等等,回到屋內的李彥已經盤膝坐在榻上,緩緩閉上眼睛。
道門的《太淵鎮法》,佛門的鬥戰勝佛和旃檀功德佛觀想法,還有對天地元力越來越深的理解和剖析,讓他晉入深層次的修煉中。
當再度睜開眼睛,外面已經傳來公雞打鳴的聲音,李彥精神奕奕地起身出門,剛剛洗漱完畢,迎面就見柴進略帶倦容地走過來:「林兄,昨日有關義勇軍的事情」
李彥微笑:「柴大官人是一片好心,只是世道唯艱,不得不謹慎一二。」
柴進心頭一暖:「林兄所言極是,事不宜遲,我們用完膳後,就召集各鄉議事?」
李彥提議:「最好將大家召集,一起吃早餐。」
柴進先是一怔,他以前和門客都是分開吃的,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這才是應當,趕忙道:「好!好!」
很快,清池五村的保正和保丁們,都聚在寬大的後院中,擺上了三十幾桌,三百多人一起坐下,倒也壯觀。
李彥注意到,在這群漢子裏,史文恭甚至不是保正,而是一位保丁頭領。
保正除了武力,還要在村中有威望,能服眾,保丁就是純粹的民兵了,以這位的武藝,實在不得志。
但仔細想想,如果原著里的盧俊義沒有出眾的相貌和家世,混得怕也是和史文恭差不多,空有一身本事,卻只能賣於地方豪強,得一個教頭之位。
史文恭的胃口很好,大口吃着羊羹,滿滿的一大盆,對於貴人來說大早上的吃這個未免太膩,他卻覺得正好,因為鄉民都是一日兩餐的,吃下去要頂一天餓,而他要打熬氣力,習練武術,更是極容易餓的,能有柴家莊提供的早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正埋頭吃着呢,就聽到一道清晰的聲音傳入耳中:「相信諸位都聽過澶淵之盟,也知道因為這個盟約,宋遼兩國之間,百年沒有開戰了。」
「而百年之前,遼國的太后和皇帝,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進入河北境內。」
「他們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定州,結果忌憚於駐紮其中的十萬宋軍,很快調轉目標,攻向瀛州,瀛州就在滄州的西邊。」
「為了攻下瀛州城,遼國的太后和皇帝親自擂鼓,鼓舞全軍士氣,主力更是集中於城下,日夜不停的攻打,還兵分多路,散在城外阻截援軍。」
「然而這樣的攻勢,在激戰了十多天後,依舊未能下城,遼軍只能灰溜溜地撤走。」
「連連受挫後,遼軍有意避開河北重鎮,即使攻打洺州、攻打大名府,也都沒有成效,只能一路南下,抵達澶淵,展開決戰。」
「後來發生什麼,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
鄉兵們有的聽着,有的目露茫然,有的對付碗裏的食物,但基本沒什麼回應。
別說保丁了,就算是保正,都是基本沒有文化的,與遼國簽訂的盟約,他們知道,百年的和平,他們也知道,但百年前兩國開戰的細節,他們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
那個時候宋軍守城多麼勇猛,讓遼人二十萬大軍一路南下,沒有拿下任何軍事重鎮,與鄉人何干?
說得直接些,他們根本不關心大宋與大遼如何如何,甚至不關心大名府和瀛州,他們只關心自己的鄉里,只關心自己的親人和田裏的糧食。
但接下來,那道聲音所說的話,終於令鄉兵勃然變色:「從整體的大局上,遼人傾盡全國之力發動的攻勢,其實沒得到什麼收穫,但他們對於河北境內的傷害,卻是可怕的。」
「遼軍一路南下,長驅直入,糧草從哪裏來?人吃馬嚼,二十萬大軍啊,算上為士兵配備的家丁,實際人數肯定更多。」
「遼人是在河北就地劫掠,屠殺無數,才供養了全軍,持續了整場大戰!」
這一刻,不少人停下了口中的咀嚼,就連史文恭的頭都抬了起來。
他們還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這麼一個問題,直到此時才意識到,澶淵之盟簽訂的背後,是河北百姓的血海深仇,被輕鬆地拋到腦後。
如果說這是戰爭中不
第七百五十章 河北百姓的救星——林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