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聯軍去攻破。
為了避免糧道被偷襲的情況,吳軍不得不選擇逐一攻破其水寨營壘。
哪怕是付出再大的傷亡代價,也在所不惜!
旗艦之上,慶忌一手扶着腰間的龍淵劍,舉目四顧,看着如此慘烈的大戰,臉色頗為凝重。
他知道這一戰不會太過容易。
所以,早就做好了付出極大代價的心理準備。
打這一仗,慶忌心裏最痛恨的不是沉諸梁,而是站在一邊的白公勝。
為何?
因為白公勝殺了原來楚國的令尹囊瓦!
囊瓦是何許人也?
他是一個酒囊飯袋,但架不住位高權重。
歷史上的柏舉之戰,吳國能以少勝多,取得那樣輝煌的戰果,囊瓦可謂是在這其中居功至偉的。
當時吳、蔡、唐三國組成聯軍,浩浩蕩蕩,朔淮水繼續西進,進抵淮汭。
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
孫武挑選三千五百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
不出數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
當吳軍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慌了手腳,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馬沉尹戌、大夫史皇等,傾全國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左司馬沉尹戍鑑於分散在楚國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結,易被吳軍各個擊破,難以阻止吳軍突破漢水的防禦。
又針對吳軍孤軍深入,不佔地利的弱點,主張充分發揮楚國兵員眾多的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他向令尹囊瓦建議:由囊瓦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
而他本人則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迂迴吳軍的側背,毀其戰船,斷其歸路。
爾後沉尹戍與囊瓦的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吳軍。
這一戰略,本質上是沒有問題。
要是囊瓦真的遵從沉尹戍的這一戰略,可能孫武就栽了!
但,囊瓦卻擔心此戰後沉尹戍的功勞在自己之上,威脅到自己的令尹之位,所以擅自改變與沉尹戌商定的夾擊吳軍計劃,不待沉尹戌軍到達,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吳國君臣見楚軍主動出擊,遂採取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撤。
囊瓦中計,揮軍直追。
吳軍以逸待勞,在小別山至大別山間迎戰楚軍,三戰三捷。
囊瓦之後在柏舉重整旗鼓,準備再戰,但終究無法戰勝楚軍,被擊敗,自己逃奔鄭國……
正所謂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慶忌琢磨着,要是自己的對手是囊瓦這種貨色,而非是沉諸梁這般的名將,說不定早就能長驅直入,大軍抵達郢都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