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祚萬年!」
「臣,萬死不辭!」
聞言,慶忌的心裏,亦是頗為感動的。
沒想到伯噽在這種時候,還能以身作則的站出來為慶忌擋災。
這折壽之說,固然是玄之又玄,但慶忌又怎能沒有一些顧慮?
「大王……」
站在一邊的孫武嘆氣道:「這水淹鄢城,固然能一勞永逸的攻克鄢城,消滅楚人的殘餘軍力,然太過傷天害理。」
「還請大王三思!」
孫武,從來都不是一個會心慈手軟之人。
只是水淹鄢城,造成的惡劣影響太大,孫武都可以預料到,世人會如何批判吳國,對吳國口誅筆伐。
這不是單純的一個將領所能背負得起的罵名。
「大司馬,除此之外,你可有更好的對策,可為寡人攻下鄢城乎?」
「這……」
面對慶忌的詢問,孫武是無言以對的。
只是,孫武始終是認為,水淹鄢城的戰法,太過極端了。
……
返回營寨之後,慶忌就下達了開鑿水渠的命令。
武安南伐勒齊兵,疏鑿功將夏禹並。
誰謂長渠千載後,蠻流猶入故宜城。
唐代胡曾的這首《詠長渠》,在宜城市童叟皆知,講的就是長渠歷經滄桑歲月,默默養育着一方百姓。
這條水渠被開發利用,又成為了一項水利工程。
流水百餘里,溉田數千頃。
東漢時期,南郡太守王寵在此基礎上又開挖木里溝渠,使灌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宜城從此成為魚米之鄉……
慶忌是真的要水淹鄢城嗎?
不一定。
歷史上的白起,是因為孤軍深入,不能打持久戰,所以才選擇水淹鄢城。
吳軍則是不一樣。
慶忌沒必要選擇這種殘忍的戰法,去攻克鄢城。
他只是逼着楚軍出戰,順帶挖一條百里長渠,開發一下這一處魚米之鄉。
十日後,挖成了水渠的慶忌,下令開鑿一下河堤,只是淹沒了鄢城一些,不及膝蓋之處。
趁着這樣的勢頭,慶忌寫了一封親筆信,邀請楚將沈諸梁、羋稽出來看一看。
沈諸梁作為主將,不便於出去,故而讓羋稽作為使者,來到百里長渠瞅一眼。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看見那一座已經破開口子的河堤,羋稽被嚇得面無人色。
站在一邊的慶忌,則是輕笑一聲道:「羋稽,如何?」
「寡人不是在嚇唬你。」
「這百里長渠一開,水淹鄢城,城內的軍民,怕是會成為魚蝦一般,浮屍十多萬,無一生還!」
第605章 水淹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