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
原本因為此前一系列戰爭而虧空的國庫倉稟,再一次潛移默化的充實起來。
粟米穀物等農作物堆積如山,幾乎發霉。
串錢用的繩子已經爛掉,還沒有使用出去。
這一切,都無不證明着,此時的吳國多麼富裕。
吳國能帶來這種富裕的盛況,並非是完全取之於民,而是從北方列國,以及西方國家那邊「掠奪」而來。
這種掠奪,是屬於經濟掠奪。
吳國憑藉着絲綢、瓷器、茶葉、武器輜重、精鹽等出色的商品,不斷收割着列國的財富。
別的不說,吳國已經牢牢的掌握着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不管是北方列國的商賈也好,或者是西方國家的商人也罷,要經過絲綢之路,都必須要交上一筆價值不菲的「過路費」,即關卡稅……
為了使黎庶儘可能的歸附,慶忌還特意輕徭薄賦,免除了之前新併入吳國不久的巴郡、蜀郡、長安郡這三個郡的賦稅徭役一年。
而且,慶忌還免除了「口賦」,即十四歲以下的黎庶,不必再繳納人頭稅。
這樣一來,能保證吳國最大限度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並且國庫倉稟還能充實起來。
吳國如此繁華景象,黎庶安居樂業,遠不是北方列國所能比擬的,所以有大量的人口都紛紛遷移到吳國定居,安家落戶。
再加上原有的鼓勵生育政策,使吳國這幾年的時間,人口隨之暴增。
在軍事方面,吳國儘可能的精簡兵馬,逐步淘汰了戰車,訓練了大量的騎兵,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優良馬匹,以備不時之需。
在政治上,吳國一直使用察舉制,選賢用能,不論出身,唯才是舉。
每隔三年,所有主政一方的郡守、縣令都必須到都城金陵,進行一番考核。
若考核不通過,或政績一般,則會被降職使用,甚至是遭到罷官奪職。
若是政績斐然,還能通過考核的,則是可以晉升,登堂入室,或是被慶忌賞賜一些宅邸、良田、布帛等物品。
這就造成了吳國的每一個主政官員,都務必奉公守法,清正廉潔,
在外交方面,鄭國、宋國、魯國這三個接壤於吳國,首當其衝的中原諸侯國,成了吳國的鐵杆盟友,讓吳國不必顧慮來自北方的威脅。
在教育方面,吳國的稷下學宮,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充斥着士農工商各個行業,使吳國的教育風氣呈現出了一片蓬勃發展之勢。
在民風方面,吳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聞戰則喜。
他們還是保持着血氣方剛的風氣,人人皆可佩劍上街,卻不會私鬥仇殺。
這得益於吳國一直以來推行的法治,以及教化之功。
法治與教化,雙管齊下,使吳人養成了這種風氣。
血氣方剛,又路不拾遺,都有着極高的操守。
現在的吳國,每年在農閒之時,各地的郡、縣都會組織數以萬計,數以十萬計的男子進行操練,充當預備役。
甚至於半大的少年,都會在大人的指點下,自發的訓練着,以期待長大成人後,能跟自己的父兄一般,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這是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