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重視!」
投資工業大廈就好比過山車,在1970年就開始下跌,在大股災和石油危機中更是暴跌40以上;但是石油危機後,香港經濟復甦,再加上內地政策逐漸清明,香江的工業大廈將在1975年至1980年至少能漲10倍。
但到了1981年後,工業大廈又率先開始下跌,中英談判期間,九龍灣的工業地皮更是最大暴跌93;從1980年的360港幣每平方尺,跌至1982年10月的25港幣每平方尺。
吳浩說道:「明年(1976)我們可以銷售100萬平方尺的工業大廈期房,後年預計銷售200萬平方尺的工業大廈!」
眾人聞言,紛紛對吳浩這個答案感到滿意,唯獨林榮亨除外。
林榮亨說道:「1977年能不能增加五成,達到300萬平方尺?」
張若懷回答道:「可以再從市場買地,最近我發現好幾家公司在搶工業用地,其中鷹君地產最熱衷,鷹君本身資金也就1000多萬港幣,但是他們最近在大舉借債,看來是想先賺工業大廈的錢,再利用工業大廈回籠的資金,去做住宅樓宇。」
張若懷不愧為市場上的一個老手,鷹君的自身資金有限,如果他們算準了工業大廈的漲速最快最大,那麼他們可以在今年大量購買工業地皮,然後只需一年多後,就可以通過賣期房(分層工業大廈)回籠資金,然後再大舉進入住宅領域。
前世,鷹君在1977年銷售了280萬平方尺的工業大廈,回籠資金高達4億港幣,然後又殺入住宅領域。
林榮亨知道這一點,所以早就做了準備,市場上的工業大廈地皮,恆大地產在近兩年收購了不少;所以才能在1976年至1978年這三年,預計可以銷售100萬平方尺、200萬平方尺、300萬平方尺,總計600萬平方尺的工業大廈。
這樣一來,鷹君肯定做不到前世的那個規模!
如今林榮亨發狠,就是要讓恆大地產進一步打壓鷹君這種地產商,去在市場上搶工業地皮;林榮亨都是在商言商,並沒有任何私仇,但恆大地產的崛起,勢必要打壓整個香江的地產商。
前世,李超人在高峰時期,佔據這香江地產供應的五分之一,後來整個香江的房子有七分之一是李超人造的;而這一世,林榮亨要把這個記錄進一步提高。
「那好,那麼去市場購買工業地皮,記住我們只專注工業大廈三年的銷售。1979年的開始,我們手上的工業大廈要只有少量的銷售,至於工業地皮不能儲備到1980年,我們不賺最後一分錢。」
不賺最後一分錢,已經成為了林榮亨經常說的話了!
測試廣告2
第233章 【擎天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