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決於你能帶來多少能打的漢子。
在中亞的時候,康熙帝整編回八旗就是按照這個套路,除了都統這類高級將領是康熙帝的自己人,也就是滿八旗出身外,下面的各級軍職都是根據那些投靠者帶來的軍隊計算的,並且互相不干涉。
所以,回八旗的建制看似跟蒙八旗、漢八旗、滿八旗一樣,但實際上回八旗是非常鬆散的軍事結構。
如今康熙帝南下,將原本的八旗隨軍家眷都安置在撒馬爾罕地區,並留下了近半的滿八旗軍隊守護,帶來的都是純粹的軍隊。
這裏面滿八旗不算,因為康熙帝一直把滿八旗當做督戰隊使用。
漢八旗的戰鬥力略高於蒙八旗,但漢八旗騎兵比例較低,在平原地帶開戰的用途還不如蒙八旗。
不過漢八旗和蒙八旗的戰鬥力都要高於回八旗。
就是因為回八旗的組織度太過散亂了。
除此之外,回八旗沒有自己直屬的包衣奴才,而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都是有包衣奴才的,以家庭為單位,包衣奴才的來源則是大清肆虐中亞的時候抓捕到的俘虜。
不過大部分包衣奴才都被留在撒馬爾罕了,被那些八旗家眷看着,幫着種地。
這次打下阿富汗地區,康熙帝又抓到了不少印度俘虜,陸陸續續都送往撒馬爾罕,充實包衣奴才的隊伍。
在康熙帝的征伐戰爭中,八旗大爺的階級正在逐步恢復。
而且因為漢人、蒙古人和滿族人都淪為了少數族群,互相之間的隔閡正在漸漸縮小,這裏面也有康熙帝拉攏漢人和蒙古人的元素。
反倒是回八旗,倒是有點像大清還在東亞漢地統治時期漢八旗的政治地位。
別看大清現在直接控制的地盤只有撒馬爾罕和喀布爾周邊地區,但大清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充到裏海東海岸!
回八旗中有不少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還有少量的波斯人。
只不過大清的勢力範圍內,主要依靠分封制度,並沒有徹底打破原本中亞地區的政治形勢。
這跟中亞地區的地方傳統勢力投降太快有關。
中亞地區的地方勢力投降康熙帝,不光是因為大清軍力強盛,更重要的是康熙帝打算帶着大家南下打印。
中亞地區誰不知道,打印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谷碉
如果不是莫臥兒王朝正處於鼎盛時期,擋住了大家打印的道路,中亞的強盜們早就南下了。
阿富汗地區是莫臥兒帝國的北邊門戶,拿下阿富汗地區後,莫臥兒王朝的屏障就被打開了,接下來就是進入印度北方的腹地!
而喀布爾的陷落,也讓印度北方的軍事統帥們得知了大清這個強敵。
阿米爾汗敗得那麼慘,大家想不知道都難……
莫臥兒王朝麾下也有分封體制,莫臥兒帝國的奧朗則布的祖輩,也來自於中亞,自然繼承了中亞的分封傳統。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世界各國,封建才是主流,中央集權的國家反倒不多。
封建時代說白了就是分封時代,這個時代通訊和交通太過落後,一個國家想要擴張領土,遠離政治中心的地帶很難建立直轄統治,所以分封是最節省成本的統治手段。
只要中央始終保持着碾壓級別的軍事優勢,分封出去的封疆大吏一般都不會反叛。
東亞的中原王朝,之所以反感分封制度,主要是唐朝時期留下了一個反面教材。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分封制度,留下了太過惡劣的苦果,導致後續的王朝都對建立中央直轄流官統治情有獨鍾,寧願花費巨大的成本,也要建立流官統治。
當無法支出成本時,寧願不繼續對外擴張,也不採取分封體制。
其中的明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朱元璋列出了那麼多不征之國,不是因為仁義道德,而是朱元璋知道繼續擴張下去,朝廷很難支付高昂的流官統治成本,乾脆停止擴張,全力對付世仇北元,還能樹立『好國』的正面形象。
明朝的擴張不是主動停止,而是被迫停止的。
而同時期其他世界性強國,領土地盤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