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着泉州越來越近,一路上並不算太平,遇到了三次倭寇,也遇到了幾次明軍的水師。有俞大猷這位猛將兄在,很多倭寇都望風而逃,有那些不開眼的,直接被俞大猷給解決了。
唐毅有空也把俞大猷請過來,了解倭寇的情況。
其實自從推行鄉勇以來,東南抗倭的大局就在不斷好轉之中,也蘇松和浙江為例,一般的村鎮都會有幾十名經過訓練的鄉勇,幾個周邊村鎮組成聯防體系,就能拿出兩三百名青壯士兵。
他們只要守着堅固的村寨,沒有三五百名倭寇,休想打得下來。
也就是說,以往橫行無忌的小股倭寇徹底沒戲了,要想搶,就必須集中兵力,明刀明槍對着幹。
明軍除了少數精銳,戰力總體還是比不上倭寇,但是明軍有一點好處,就是不怕損失,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都是大勝,很快能得到補充,倭寇卻沒有這個便利。
按照俞大猷所說,現在雙方已經進入了僵持期,如果能順利開海,讓更多的人有了工作,釜底抽薪,整個抗倭的勢頭兒就會扭轉過來。
俞大猷十分感嘆:「一想到倭寇平定有望,心裏頭是真高興,可是也有些空落落的。」
「呵呵,俞老哥,你用害怕,以後的仗只會越來越多。」唐毅望着起伏的海水說道:「所謂倭寇之亂,其本質是海洋和陸地之爭,我中華傳承數千年,從來都是海陸並重,固然靠着海洋吃飯的人不佔主流,但是總人數比起一般西夷小國還是要多得多!他們能開疆拓土,馳騁海上,沒有理由我們做不到,總有一天,要讓我們的旗號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要讓日月照耀之下,即為大明疆土!」
唐毅不斷說着,俞大猷默默聽着,說實話,他覺得唐毅都在胡說八道,可偏偏每一句都觸動了他的心頭,就像是天邊的彩虹,在海面升起……真有那麼一天,即便是死了,也能含笑九泉。
船隊進入了福建地面,這一天早晨,沐浴着初升的朝霞,在船隊面前出現了連綿的陸地線,在岸邊,有不少人正在翹着腳張望。
「來了,總算來了!」
說話的正是泉州知府楊繼盛,不過他很快就不是了,知府已經落到了唐毅身上,不過他也不用離開泉州,吏部的任命已經下達,楊繼盛因為政績卓著,被提拔為興泉道參議,從四品,主管興化、泉州、漳州三府,算是唐毅的半個上司。
其實這麼安排,也算不得什麼好心,擺明了是要把楊繼盛按在福建,不讓他動彈。但楊繼盛倒是甘之如飴,當了地方官的幾年,楊繼盛變了許多,他依舊嫉惡如仇,依舊為民請命,可是他也知道很多事情要妥協,要學會剛柔相濟,要重視人情往來……
就拿對唐毅的歡迎來說,楊繼盛是不惜血本,泉州府,晉江縣,大大小小,文武官吏,一個不少,全都到了碼頭。
致仕的官員,士紳,名流,地主,商人,能來的全都來了,甚至連府學和縣學的學生都跑來湊熱鬧,爭着一睹文曲星的風采。
當唐毅的船隻靠岸,搭好了跳板,唐毅還沒下來,楊繼盛就疾步走了過來,和唐毅來了一個結結實實的熊抱。
「行之,真是想不到,我們竟然能在泉州重逢!」
「椒山先生,晚生想起當年先生一路上的教誨,至今記憶猶新,獲益匪淺。」
楊繼盛連忙擺手,「行之又在說笑了,我的那些都是書生意氣,說說可以,卻當不得真,倒是行之說的才是辦事的道理,這幾年我磕磕絆絆的,總算發現往日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楊繼盛拉着唐毅,手挽着手,來到了眾官吏面前,楊繼盛興奮說道:「諸位,這就是大家朝思夢想的唐六元,唐大人!」
一聽這話,在場官吏紛紛拜倒,口稱:我等拜見府尊大人!
唐毅滿臉笑容,正想請大家起來,卻猛地發現一位又黑又瘦的官員,昂然站立,只是抱了抱拳,根本沒有跪下。
他身邊正好有兩個下跪的傢伙,這三個人湊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山」字型筆架。
沒等唐毅說話,楊繼盛臉沉了下來,心說你這家也太不給我面子了。
「海知縣,你見了上官,為何不下跪?」
黑瘦的傢伙昂然說道:「楊大人,太祖爺定下規矩,品級相仿,則東
第397章海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