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逼鄭氏表態。
鄭氏這種人,古往今來太多。
明末動盪,海賊出身的他憑實力打下一方自己勢力,趁着中原大亂,無暇顧及福建,更是繼續搶佔地方實權。
不說他這種賊出身的人,就是正經官軍將領們,在這亂世,又有哪個不是如此呢。
只得說他們雖碰上亂世,但誰讓橫空出世了一個朱以海呢。
朱以海並不願意再給他們機會。
如弘光或是後來的隆武啊永曆等這些皇帝,他們一心偏安,面對着這些實力強大的軍閥們,往往都只會妥協,是沒有半點勇氣跟他們硬剛的。
可朱以海不同,他知道這些人的危害之大,同時他現在手裏頭仍有不錯的實力,或者說那些軍頭都還沒怎麼成氣候,時間太短,實力也不穩。
朱以海現在壓下來,他們並沒有膽子敢公然抗拒朝廷。
「勝利啊,你父親一輩子英雄,確實了得,但也畢竟老了。這一生,能夠入閣封公,也足夠了。他打下的這偌大家業,將來也還是要由你來繼承的。
你父親走到這一步也不容易,前方歧路多,可是萬萬不能走錯路的,我也知道福建鄭氏家大人多,所以這次特意讓你南下,也好一起有個照應幫襯。」
言外之語,鄭家也是趁着亂勢才發家的,現在見好就收,別有什麼不該要的想法,到時落的晚節不保甚至家破人亡可就後悔不及了。
鄭芝龍的平國公爵位,他的世封永鎮台灣的特權,這些將來都會傳給朱勝利,但前提是鄭家能夠一直忠於朝廷,不會出亂子,否則現在朱以海能賞賜他們這些,也一樣能再剝奪收回。
朱勝利得想辦法盯好鄭家,這也是守好他的前程。
朱成功讓朱勝利帶八千御營南下,要在福建生根,鄭芝龍要麼乖乖北上當他的大學士、御營總督,做他的平國公,要麼就乾脆起兵拒絕御營入境。
但他要是有這膽子敢公然起兵造反,那他背後還有個三省督師何騰蛟和兩廣總督丁魁楚在,更別說浙江還有朝廷京營、浙鎮兵。
鄭芝龍若反,可能就得面臨着四面圍攻,畢竟現在朱以海剛打的韃子節節敗退,正是強勢的時候。
但朱以海料定鄭芝龍不敢,他不過是個海商出身,後來做海賊,再受招安,他始終缺乏幾分真正的氣魄。
所以後來他在清軍招降的時候,也清楚這不過是韃子的權宜之計,但英雄遲暮的他還是沒有勇氣敢率兵抗拒。
從這方面來講,鄭芝龍比吳三桂差遠了。
雖然吳三桂當年在山海關投降清軍,但也說明吳三桂的眼光很準,在李自成和清軍之間看的出誰強誰弱。
後來他臨死之際了,還要造反,也是知曉無路可退了,哪怕知道勝算不大了,但就是不肯認輸,這股子勁,比鄭芝龍不知道強多少倍。
鄭芝龍年輕時是個英雄好漢,但現在老了。
朱成功還很年輕,也是個有抱負的,好在這人早些年讀儒家聖賢書倒也沒白讀,腦子裏有不少忠君報國的思想,所以朱以海很看中他。
讓朱成功為行營提督,帶兵南下,也算是給鄭芝龍的一個交待。
鄭家的未來還是有保障的,不用擔心。
鄭芝龍是鄭家的旗幟,他的態度最關鍵。
只要鄭芝龍妥協了,那麼鄭家其它人已經不用擔憂了,不管鄭鴻逵也好,鄭芝豹也好,或是鄭彩鄭聯兄弟等,他們就算想反,但沒有鄭芝龍那樣的威望和能力,無法繼續讓鄭家鐵板一塊。
而一個分裂的鄭家,將不再是朝廷的對手。
朱成功心中長嘆一聲,有幾分感慨複雜,父親一輩子心血,終究還是抵不過皇帝一道旨意了。
不過父親能從一個海賊,最後得到這世襲國公之封,也算不枉此生英雄一世了。
朱成功跪下拜謝皇恩。
兩人退下。
「陛下就不怕朱勝利去了湖廣後,到時這八千御營失控?就不怕朱勝利到時跟李赤心一條心?」
「朱成功畢竟是鄭家人,帶八千人去福建,就怕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派朱勝利提督湖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