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冊封豐臣秀臣為日本國王。
豐臣派使者到大明,提出和平七條,迎娶大明公主為天皇后妃,恢復勘合貿易,大明要和日本通好、割讓南方四道,.朝鮮以王子為質、朝鮮的宗室和重臣要發誓永不與日本為敵。
據說負責出使的小西行長知道這七條會被明朝拒絕,所以串通明使,偽造了關白降表,收到降表後的大明,對於日本請求冊封這事,仔細討論後,主和派佔了上風,最後達成許封不許貢的結果,冊封日本為藩國,同時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
明朝冊封使到達日本,授予金印,賜予朝服。
秀吉郊迎冊使,受封,行五拜,三叩頭,山呼禮。
當然,日本史料則稱秀吉是被騙了,說秀吉本以為明朝是戰敗投降,結果卻以宗主口吻警告訓斥日本,所以秀吉反悔。
不過實際上當然不會這麼簡單,要不也不會那麼痛快的跪拜接受冊封了。
畢竟日本自己記載,也是說秀吉當日是愉快的接受了冊封,並叩拜敬禮的。
只不過因為後來因為明朝在處置日朝的關係時,讓秀吉非常不滿,於是便又不承認之前接受的冊封,撕毀協方,繼續出兵朝鮮,引發第二次戰爭,只不過最終也沒能達成野心。
當然,豐田秀吉被小西行長騙了,也是事實。
他是很願意接受大明冊封的日本國王的,也願意讓日本做為大明的藩屬,不過前提是大明承認日朝戰爭中是兵敗一方,要對日本退讓,尤其是在處置朝日關係時,得聽日本的,這是他們願意稱臣納貢的前提條件。
小西行長把他的和平七條,換成關白降表,換來大明以宗主口吻訓斥日本和秀吉,他當然惱怒。
到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合作的勝利,建立起德川幕府,取得了日本實際控制權,他其實是一直致立於與大明建立外交關係的,也想恢復堪合貿易。
甚至可以說是費盡心思,可惜明朝直到崇禎自縊,也沒有人理會德川家。
德川家甚至還讓琉求王尚寧幫忙斡旋。
後來德川薩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並俘虜國王尚寧,實際控制琉求後,派人混入琉求朝貢隊伍,借琉求名義與大名朝貢貿易。
當時的德川剛統一日本,但因為入侵朝鮮等原因,被周邊孤立。
德川出於穩固統治需要,也想化解跟朝鮮、大明等鄰居的關係,日本兩千多萬人口,手工業不發達,中國商品向來深受日本喜歡,尤其是貴族所需要的奢侈品,更大多來自明朝進口,與大明恢復貿易,也是迫切所需。
特別是日本向來崇洋媚外,當時最崇大明商貨,尤其是貴族們,根本看不上其國內所產,每年要消耗幾十萬斤大明進口的生絲,斷了貿易,日本貴族們最受不了。
之前韃子征服朝鮮,也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人卻根本不理會後金,認為他們是夷狄。
等他們入關佔了北京,日本人依然拒絕清人的主動示好,拒不承認清朝的正統性,日本鎖國令下,也僅保留了幾處港口,僅對中國商人和荷蘭商人前往貿易,卻禁止大船出海。
不過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東,遷都登州,特別是給朝鮮帶來的巨大改變,連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讓妥協後,日本幕府也是十分驚訝的。
看到大明這位紹天大帝,放開海上貿易,與日本鎖國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卻能這麼迅速富強,其實對幕府震驚不小。
之前日本對外放開貿易,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傳教,搞的烏煙瘴氣,引發教亂,最終迫使幕府下鎖國令。
可如今看着大明這般迅速翻身,什麼紅毛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全被干趴下,他們也不免心動。
這兩年唐船赴日越來越多,商貨也大增,幕府也免不了開始派船來明,在大明對朝鮮、琉求冊封支持後,其實日本很擔憂。
畢竟日本以前打過朝鮮,有世仇。
薩摩藩還出兵攻打琉求,實際控制着琉求王國。
以前日本當然也在朝鮮跟大明較量過,並沒佔到便宜,萬一到時大明找藉口來找日本麻煩呢?
幕府內部爭了兩年,最終如今決定跟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