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關,守護魯山最重要的隘口關城,當洛陽與南陽盆地交通要衝,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聽說當年烏鴉在此三次為劉秀引路,故民間稱此為三鴉路?」
「確實有此傳說。」
朱以海站在魯陽關上,感受着這處天下聞名的關隘的歷史韻味,這裏曾是楚長城的重要關口,一千六百里的楚長城西起鄖陽竹山,東至魯山、南召等縣。
李白都曾寫詩,胡風依代馬,雪擁魯陽關。
魯陽關是險要的,兩山壁立,中有流水,連山插漢,秀木干雲。
如今這處險要,為明軍所據,皇帝還剛從洛陽抵達此處。
「陛下,徐啟元到了。」
朱以海聽到這個名字不由的感嘆,「請文先生和高工部來,」
又叫了大學士朱大典和協辦大學士堵胤錫,這幾位都是湖廣來的,與徐啟元也算是共事一場。
徐啟元是合肥人,舉人出身,崇禎年間,官至鄖陽知府,當時湖廣鄖陽混亂,王永祚、左良玉等先後敗走,徐啟元卻堅守鄖陽,多次與張獻忠李自成等賊眾激戰,還與高斗勛一起招降了王光恩,收攏了不少敗兵。
最危急時,湖南湖北十三府皆陷,獨鄖陽堅守。
鄖陽能存,都因徐啟元能守,而王光恩善戰。
而如今,王光恩讓家將砍下他腦袋投降,徐啟元更是提着他腦袋來請罪。
文安之、朱大典、堵胤錫、高斗勛還有何騰蛟、王永祚都來了。
「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鄖陽一眾人?」
王永祚先提問,他曾任過鄖陽巡撫,徐啟元也算他的老部下了,當初王永祚因移鎮襄陽,結果左良玉棄城而逃,襄陽失守,藩王被殺,王永祚也因此革陽下獄,差點被殺。後來革職回崑山老家,與顧炎武等一起舉旗起兵,響應魯監國,卻也得立從龍之功,如今也是仕途不錯,官至左諫議大夫。
他對徐啟元印象是不錯的,這人挺有本事。
跟高斗樞都對守鄖陽立下大功,可如今卻是這般處境,不免讓人唏噓。
「陛下,臣以為徐啟元也是被王光恩所挾迫,論罪追究,也當考慮實情。」
在座眾人中,高斗樞是跟徐啟元並肩過幾年的老戰友,當年守鄖,高斗勛其實也有大功,如今看到老夥計這般下場,也有些不忍。
「文先生?」朱以海問首輔。
文安之嘆道,「臣先前奉旨往鄖陽,雖然與徐啟元相處時間不長,但此人確實也是個難得的官員,與高公堅守鄖陽數年,表現可圈可點,後來失節,也確實當受了王光恩之挾迫,但是臣以為,也不全是被挾迫的。
他降虜後,先是授右副都御史,留任鄖陽巡撫,後來又加右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再加兵部尚書,還封了南陽侯,若僅是被挾迫的,韃子也不可能給他一升再升。
而且他降虜以後,也從沒有給朝廷聯繫過,隻言片語都沒有。
他是有很大問題的,當初王光恩等人叛變,他有不可推卸責任,甚至也是主謀之一。如今勢窮投降,絕不能輕易原諒,他與一般曾降虜的文臣武將不同。」
徐啟元是朱以海授任的鄖陽巡撫,他也不是被圍城糧絕等情況下投降,更不是被俘的,是主動謀反的。
「必須嚴懲,最好是處死,明正典型,否則國法何在,朝廷威嚴何在?」
「王光恩就算自盡了,但鄖陽那些參與謀亂的軍官,如李茂春、胡廷騁、楊明啟、余啟凡等營官以上,皆當斬首,明示天下。
軍官之家丁老卒,可免一死,但得發配台灣、雲南或海南等地拓荒。其餘士兵,也最好不要就地安置,而當盡數遷往台灣廣西等地落戶安置,墾荒守邊。」
文安之態度很明確,得區別對待。
鄖陽的王光恩徐光啟等叛亂,是紹天朝內的叛變,跟李成棟、土國寶甚至吳三桂等的又不同,那些是在崇禎朝或是之後叛亂的,都不是在紹天朝中叛出去的。而鄖陽這夥人是在已經上表尊奉紹天天子,甚至成為一鎮之後,後面又叛出去的。
甚至跟當初湖廣的忠武幾鎮叛亂又不同,那些是兵敗之後潰逃,有的趁機劫掠地方
第701章 揮淚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