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第派人快馬加鞭送來前線吳志葵全軍覆沒消息時,朱以海正好抵達吳江城下。
吳江位於蘇州東南四十五里,六月初,清軍派人招降吳江,知縣林嵋拒守,兵敗城失。
其好友吳易是吳江本地人,與他同是崇禎十六年進士,福王稱帝,與林嵋一同往揚州投史可法軍抗虜,史可法題授職方主事,為揚州監軍。
次年,派他赴江南籌集糧草,未還揚州已破,於是率運糧船隊開赴吳江救援林嵋,未至吳江,吳江已被縣丞朱廷佐暗通韃虜,開門引賊而破。
吳易於是前往太湖紮營,與同鄉舉人孫兆奎、諸生沈自駉等舉起義旗,誓死抗清,他們白布纏腰,共組白腰黨,效仿當年許都的白頭軍。
屯兵長白盪,出沒太湖、三泖間,招降了太湖水寇赤腳張三、扒皮大王、毛二等,一時聲勢不小,屢襲偽軍。
近日,見黃蜚、吳志葵集結大軍往攻蘇州,於是吳易便率白腰黨謀奪吳江,生員吳鑒乃吳易族侄,約為內應,因酒後失言,被家中奸奴密告偽縣令朱廷佐。朱廷佐聞報立即派人將他拿下,抄沒吳家。
吳鑒父親吳汝延是個老學究,連夜逃出吳江,趕到長白盪向族弟吳易報信。吳易於是盡起白腰軍,趕到吳江城下,攻打吳江城。
朱以海的前鋒趕到時,吳易正身穿銀甲,腰纏銀帶,提一杆銀槍騎白馬,正指揮着白腰軍攻打吳江城,白腰軍大多是由太湖的漁民、水寇組成,只有一小部份是當初隨吳易從揚州南下籌糧的官兵。
不過此時吳江城也十分空虛,偽縣令帶着縣中民壯守城,雙方打的火熱,吳易部缺少攻城器械,而朱廷佐卻缺兵少將。
一時間難分難解。
吳易雖在之前也鬧的聲勢不小,但主要還是憑藉着在太湖上的水上優勢,駕舟縱橫如風,主動伏擊突襲等戰術取勝,現在強攻縣城,對他們來說,有些吃力。
正焦急間,一支隊伍出現在身後,還打着綠旗,吳易嚇了一跳,部將赤腳張三等不少原水寇甚至見勢不妙,立馬腳底抹油就溜。
吳易騎馬提槍,喝令連連,組織部下陣列迎敵。
舉着綠旗的人馬緩緩推進,游騎奔馳往來,吳易的部下已經跑了大半,只剩下三千來人還匯聚在他旗下。
吳易正欲背水一戰,結果綠旗下馳來一人,來到近前,竟然是個熟人。
「華京兄,是你嗎?」
「日生兄,正是小弟。」
「你怎麼投虜降敵了?」吳易見對方從敵營來,語氣變的冷漠起來,來人華京也是吳江,曾一起同學讀書,只是吳易後來考中進士,華京卻屢試不中仍是秀才。
華京哈哈一笑,「你莫看到綠旗就以為是偽軍假韃子,告訴你個好消息,這後面的可是我大明王師,魯監國的北伐御營中軍,看到那員魁梧的鐵甲大將沒,那是御營侍衛親軍步軍世忠鎮總兵官張名揚將軍,他兄長便是背刺赤心報國的赤心將張名振也。」
吳易也對魯監國和張名揚有所耳聞,聽了有些半信半疑。
「日生兄攻打吳江,可需我們助一臂之力?」
吳易求之不得。
於是華京引吳易到綠旗下,一起見世忠鎮總兵官張名揚,張名揚辭去馬軍提督後改任了步軍世忠鎮總兵,這次正是他引世忠諸營為御營前鋒,恰巧碰上了吳易在打吳江城。
聽完原因後,張名揚道,「先拿下吳江城再說。」
很快張名揚引軍直抵城下,沖城上喊話。
偽縣令看着城下的這面綠旗,一時也搞不清狀況,雙方喊話,張名揚騙說自己是從杭州北返的,乃是博洛大帥的前軍先鋒。
又說吳易已經向他投降,讓城上開門為大軍準備吃喝。
朱廷佐看着城下好幾千人,不敢開門,只說城中也無糧。
張名揚立馬把個跋扈武夫的樣子表現的淋漓盡致,立馬喝立攻城,還說城破後先把狗縣官碎屍萬段。
朱廷佐秀才遇見兵,剛才抵抗吳易的白腰軍時已經是有些力不從心,這會來了支明顯更精銳的綠營兵,頓時就怕了。
而那邊世忠鎮也立馬就拉出了虎蹲、佛郎機等炮,開始裝填,
第147章 王師北定吳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