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能成大事,面厚心黑是一方面,戰略眼光也是不錯的。
對方沒有主動出兵,秦霄確實是不太好先行挑起戰爭,只能將大軍陳列於邊境,每日大張旗鼓地操練,做出一副大兵壓境的姿態,但卻並不會真正跨過邊境線一步。
除非對方先行挑釁,給了秦霄出兵的藉口。
但劉備在這方面非常的謹慎,哪怕秦霄手下的士兵每天隔着邊界叫罵,問候遍了對方族譜上的女性親屬,也堅決罵不還口,更不要說主動攻擊了。
反而是南線劉表那邊先打了起來。
以其侄子劉磐為首,又任命魏延、黃忠等大將,總計十幾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跨過邊境線,對潁川郡發起攻擊。
張遼率軍迎敵,在沒有動用陷陣營的情況下,和劉表的大軍打了個旗鼓相當。
雙方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若是出動陷陣營,不說一舉擊潰劉表,但獲得一定的優勢,將劉表大軍擊退還是不難的。
但張遼並未這麼做,而是故意示弱,與劉表大軍糾纏,尋找一擊致命的機會。
劉表麾下大軍不算太強,人數雖多,但四五階的二線部隊佔了大頭,實際上戰鬥力還不如張遼手下的十萬大軍。
唯一的優勢在於將領比較多。
單單只是在三國演義中留名的,就有劉磐、李嚴、蔡瑁、黃忠、魏延、甘寧、邢道榮、文聘、黃祖九人。
不過,劉表這個人,在演義中是出了名的不善用人才,一手好牌打的稀如說甘寧,他是江上水賊出身,投奔劉表之後並不受重視,扔在了黃祖手下,頗受冷遇。
後來甘寧投了孫權之後,反殺黃祖,一戰成名,成為了吳國最頂尖的幾名大將之一。
此外,文聘也是打敗過關二爺和孫權的猛人,但也是到了曹操帳下才被挖掘出潛力,在劉表帳下的時候並不受到重視。
反而是邢道榮這個和劉三刀差不多的武將——這裏指的是沒有得到【屍骨脈】之前,只有d級武將的劉三刀——成了劉表手下的「代表性名將」,可謂是一件十分搞笑的事情了。
劉三刀、邢道榮、潘鳳,三國三大「戰神」,也算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老梗了。
能把邢道榮當成寶貝,多少也能看出劉表的眼光怎麼樣。
至於秦霄也把劉三刀當成寶貝這事……
呃,劉三刀不是已經「進化」了嗎?
這不一樣,不一樣!
咳咳!
總之,因為劉表這個對手比較廢的緣故,儘管手下能人不少,但連一半的實力都發揮不出來。
張遼藏了趙雲和陷陣營這張「底牌」,依然可以和對方打得有來有回。
至於不出動全部力量,一方面是為了利益最大化,用趙雲+陷陣營的組合,一舉取得最大的戰果。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將劉表拖在戰場上,吸引劉備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