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謹慎起見,如果機械人真的出現了控制失靈的問題,也能更好解決,避免給社會帶來很大困擾。
為了避免電磁對機械人產生干擾,機械人神經控制系統信號傳遞全部是採用光信號,這樣可以有效對抗電磁干擾。
人類神經系統信息傳遞是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結合的方式,也正是因為兩者結合,才有效減少了電磁對人體的干擾。
機械人不可能做的和人體一樣複雜,而且化學信號傳遞信息比較慢,這也是人為什麼思維和動作總是有一點偏離的感覺。
在眾多方案裏面,他認為利用激光進行信號傳遞對機械人而言,是最佳的選擇,既能抗電磁干擾,又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遞信息,讓機械人反應遠超過人類。
另一個比較複雜的就是仿生末梢神經,人類之所以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基本上是靠神經末梢來完成的。
在機械人裏面的表現形式就是各種傳感器,但是以青龍科技公司的傳感器技術,靈敏度較低,體積較大,結構也比較複雜。
所以他需要找到特殊的材料,能夠憑藉材料的特性就能實現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不然想要達到人類這樣的感知能力,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為了能夠找到符合條件的材料,他在虛擬圖書館感應材料區域連續翻了四五天的書,只看技術概要,如果不符合立即放棄。
就算是如此,他依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終於找齊了符合條件的感應材料,分別對溫度、濕度、力度、壓強、光線、聲波等等,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
這些都是基於材料本身特性產生的感應能力,相比起複雜結構的傳感器,大大簡化了技術難度,在這方面花費的成本起碼能夠降低上百倍。
感知能力有了、信號傳遞有了,那麼如何讓這些信息變成反應,讓機械人做出對應的動作,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
上面說的傳感器統稱為感受器,而控制機械人作出反應的統稱為效應器,包括對骨骼的控制,這裏表現為對主體支架的控制。
以及對肌肉等組織器官的控制,這裏表現為對機械人特殊填充材料的控制,所以填充材料也必須要有反應能力,不是隨便什麼材料都能當做填充材料。
為了找到合適的填充材料,他又要翻看大量的書籍,將這些合適的材料找齊,他有花費了一周的時間。
任何運動都會產生熱量,他不僅要考慮材料能否做出適當反應,還要考慮溫控的問題,不然溫度忽高忽低,對整個系統造成的影響很大。
雖然不用像人類這樣必須要控制在36攝氏度左右,但是也儘量需要控制在一個溫度區域內,以達到系統穩定的目的。
因此機械人內部不是只有填充材料就行,而且還要有複雜的控溫系統,能夠始終維持機械人的體溫在一個區域內。
而最合適的溫控系統就是我們人體的汗腺,因此這款通用機械人也是需要喝水的,然後將喝的水通過內部複雜的輸送系統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當中。
然後帶走這些多餘的熱量,從機械人皮膚出來,表現就是機械人太熱了也會流汗,這種做法看似複雜,其實是成本最低的降溫系統。
這些問題解決了,那麼能量問題就成了關鍵,毫無疑問機械人使用的是電能,既方便有廉價,其他能源都無法比擬。
因此葉子書給機械人配備了能源核心,位於機械人的心臟部位,能源核心也只有心臟大小,一次能夠存儲100度電。
由於機械人的能源利用率非常高,一次充電可以高強度使用一周左右的時間,看上去很完美。
但是他認為這樣還不夠,因為電力畢竟是人工能源,獲得電力需要一定條件,萬一不具備條件的話,機械人就要歇菜了。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同時也讓機械人表現和人類幾乎無差別,他準備額外增加一套生物能量轉化系統。
也就是說,機械人也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