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此時進入中原地區的石獅子數量不多,見過石獅子實物的人太少,導致民間工匠藝人只能憑藉捕風捉影的傳說的極盡想像。
是以,就出現了長着一對翅膀的石獅,或在石獅子頭上飾以雲紋或火焰紋。
以傳統的裝飾手法突出地表現石獅子威武、強健和兇猛的氣質,如此顯示其無限的神威。
這一類石獅,只是東漢時期工匠想像出來的臆造品。
即便如此,也得以廣泛流傳。
甚至,這種風格延續到了漢魏六朝。
一直到隋唐時,才有些許改變。
此時佛教盛行。
佛道之中的獅子,猶如佛之護法。
昂首挺胸,驕視一切,獰厲中見溫馴,氣勢恢弘而穩重,是威嚴與寧靜的統一。
且此時,由西域傳來獅舞。
所謂獅舞,乃是鞭策真獅子!
真獅的大量傳入,使獅子在人們眼裏成為了真實的猛獸。
石獅子在造型上,這才完全告別了虎之形體,徹底摒棄了神秘色彩。
肩上的雙翼、頭上的飾角和身上的花紋不再出現,一改過去那種拘謹、冷漠、神秘的氣氛,胸部高高突起。
漸漸地。
石獅,前肢直伸,猙獰威嚴,雄健洪渾,屹立不拔。
盡顯威嚴。
而到了宋元時期,分裂割據、外族入侵的殘酷現實使往日豪情難以為繼。
虛幻的誇耀被拋棄,世俗的幸福成為唯一的追求寄託。
石獅雖傳承下來,但卻少了唐時的威嚴莊重,多了一分溫馴柔情的世俗之風。
此時的石獅掛鈴鐺,懸綬帶,飄彩巾,吊紅纓,體積也日漸縮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
雖到了明代,社會環境,經濟發展了有改善。
但腐爛的心,早已在每一個人的胸中根深蒂固。
即便是石獅子,也再也不復往日的風采。
石獅雕刻,不再是一個神聖而又充滿藝術的事情。
反而成為了工序化產物。
每一尊石獅,都完全一致。
失去的,是當初的靈動。
沒了靈魂。
完完全全變成了一件死物。
到了清代,隨着海外國家的不斷衝擊。
國人的心早已腐爛殆盡,偏偏卻又不甘下墮。
人,譁眾取寵。
獅,亦是如此。
洋獅大量湧入,衝擊着華夏本土石獅文化。
工匠們妄圖掙扎,石獅造型趨向纖細、玲瓏。
造型種類空前豐富,雕刻手段千姿百態。
妄圖在造型上復興當年的石獅熱潮。
可惜,此時的石獅神韻不足,精細有餘,多有頭大腳細之嫌。
人,早已失去了精氣神。
手下之物,又怎可能賦予靈魂?
蘭家祖宅門前的這一對石獅,飽經風霜,屹立不倒。
但也僅僅只有其形。
當中的「靈魂」,早已不在。
也就這年份,還值得多看兩眼。
比乾隆還要再早點。
進了門。
入眼便是一個一百多平方的大院。
院中氣氛有些凝重。
一切的源頭,皆是最前方的那座祠堂。
蘭家祠堂!
祠堂之中,此時已經有十幾號人。
其中,有三人正端坐祠堂之中。
年紀最小的一個,看起來也足有七十歲了。
而年紀最大的兩個,最起碼得有九十多歲。
「大爺爺!三爺爺!」
「大哥!」
「我們來了!」
蘭根生立馬上前,神色尊敬。
蘭正陽也是立馬跟了上去,朝着兩位年邁的老者喊了兩聲「大老太爺」「三老太爺」。
這二人正是蘭家主事的長者。
緊接着,蘭正陽又看向
第二百八十六章: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