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夫人不知道安然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找許家求救,看自己已將該說的事,都說過了,便滿意地回去了。
;;;而關於王妃的事,許夫人和安然聽到的消息倒沒錯,不久,安太妃便給安王訂下了這門親事,半年後,王妃進門。
;;;不過讓安然比較放心的是,新出爐的王妃上任,並未給安王府後院一窩子怨婦帶來太大壓力,無他,安王保持風格,發揚風度,結婚前什麼樣,結婚後還是什麼樣,也就是說——安王對新王妃也只新鮮了兩三天,就拋到了腦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馬上給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想將後院一窩子狐媚子收拾一頓的新王妃找到了事做:新王妃這會兒沒心情收拾後院女人了,因為要忙着收拾安王。
;;;新王妃當下就鬧了一通,但成效並不大:
;;;找安王鬧,沒鬧的安王老實起來,反而鬧的安王越發不喜她——本來看在她姑姑是太后的份上,在新鮮勁過後,也沒將她像安然那樣,徹底拋到腦後,還保持着面子情,一個月可能還去次把,她這樣一鬧,搞的安王一次都不去了。
;;;見到這種情況,安王妃就跑回家告狀,結果成效也不大。
;;;跟嫡母告狀,但她是庶女,嫡母就是個面兒情,本來看她因為太后的緣故,嫁的比自己親生女兒還要好(承恩公夫人親生女兒當年嫁的時候,皇帝還沒上位,太后自然也還不是太后,只是個小小嬪妃,所以當時家裏也不是承恩公府,地位低,女兒自然嫁不了多好的),成了親王妃,就夠不愉快的了,所以她回家告狀,嫡母頂多為了面子上好看,只在口頭上同情她兩句,根本不會幫她——事實上搞不好心裏還幸災樂禍來着呢。
;;;跟親生父親說吧,到底是親生女兒,不會像承恩公夫人那樣不聞不問,但承恩公當年是個普通平民,讓他敲打安王這個親王女婿,那可是皇家人,他還沒那個膽。
;;;看父母都不管,安王妃就想到了太后姑姑,想跟姑姑告狀。
;;;最後,還沒來得及跟太后姑媽告狀,就被不耐煩看安王妃上竄下跳的安太妃敲打了:要不想太后不高興了,在皇帝跟前說安王的不好,導致以後安王不再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安王府敗落了,你就去告吧。
;;;這話一出,安王妃就投鼠忌器了,她現在嫁進了安王府,安王府跟她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了,安王要不好了,她能有什麼好?
;;;於是再怎麼生氣安王不進她的門,她也拿安王沒辦法。
;;;本來心情抑鬱之下,她是想通過收拾後院那群女人出氣的,但還沒搞兩下,就被不喜後院太鬧騰的安太妃又捉去敲打了:「知道王爺為什麼不去你的院子麼?就是因為你太鬧騰了,不賢惠,你想想,你沒鬧之前,王爺一個月好歹還去你那兒一次,你鬧騰後,王爺根本不去了,結果你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會兒你看鬧騰不了王爺,還鬧騰上了後院,就你這樣不賢良,王爺還怎麼會去你院子?」
;;;安太妃的話,在安然看來自然是黑白顛倒的,畢竟自己兒子那個破樣子,還好意思說別人,但她覺得沒道理,安王妃覺得有道理啊,畢竟之前她沒鬧的時候,好歹還有一次的,於是安王妃就歇了下來,不再折騰後院了。
;;;而安太妃也罵了安王兩句,讓他好歹每個月去安王妃院裏應個景,免得太后不高興,到時連帶着他皇兄不高興,他落不到什麼好處。
;;;安王雖不滿要被逼着去安王妃那兒,但也知道得罪皇兄和太后,對他沒好處,所以雖不想去,但還是聽了話,去了。
;;;安王妃看安王再次來她這兒了,覺得安太妃說的話果然不錯,於是越發偃旗息鼓,不再鬧了——人真容易滿足,本來安王妃鬧,是因為安王去她那兒次數少,所以想鬧的安王常去她那兒,鬧了一通後,還是這個結果,但安王妃卻因為中間有一段時間安王不去她那兒,嚇着了,現在安王去她那兒,雖然跟她鬧之前頻率一樣,但她因嚇着了,卻滿足了,倒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不過這結果安然是喜聞樂見的,要知道新王妃剛進門,她還擔心新王妃會找她的麻煩,畢竟誰讓安王后院的側妃只有她一人,很容易被當成眼中釘找茬呢,結果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