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去過了。」
張紞本想着要不要先和陳雲甫寒暄個幾句,沒想到後者卻是如此開門見山的直奔主題,一時間有種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感覺。
「這次調你去遼東主政,是因為本侯看了你去年那道《治雲南土司疏》,寫的非常不錯,有思路、有想法、貼實際,因此本侯才向太子爺力保你來。」
陳雲甫跟張紞也不熟,他也沒有任何跟張紞說熟絡熟絡的打算,所有事都直眉瞪眼的挑明了說。
「本侯想聽你說說,對遼東的事你有什麼打算。」
「這個」張紞組織了一番語言,有些底氣不足的說道「下官對遼東的事情暫時還不太清楚,不知道吳中侯有沒有什麼示下。」
「你先看看吧。」
陳雲甫將關於遼東的情況以及自己對遼東的問題看法早都寫了下來,此刻見張紞不甚清楚,便差人回屋取了過來遞給張紞。
後者恭敬接過翻看,足有一刻鐘後才不由自主贊了一聲甚好,突如其來的一聲還把陳雲甫嚇了一跳。
「吳中侯見諒,下官一時情難自禁,失禮之處還望吳中侯不要介懷。」
「沒事沒事。」陳雲甫擺擺手道「說說看,你什麼想法。」
「遼東的情況若真如吳中侯所介紹的這般,那麼設立府縣統管事在必行,不能放任蒙古、女真、兀狄哈等各部族自由繁衍和發展,不然百年之後,這幾個族群便有坐大失控的可能。
下官打算按照吳中侯的指示,先將圍繞在勃海灣一代靠着漁獵的建州女真以及長白山一帶的北山女真分批遷往遼陽、蓋州、慶州、大寧一代,在這個範圍內成立最少三十個縣。
同時混以漢七、蒙一、女真一、朝鮮等各族一的比例組織建造城池,遵循以多帶少、以群混孤的方式帶動這些族群轉變生活方式,另外在勃海灣一代修建塢港,不過,這需要朝廷支持,從山東、江蘇、浙江一帶遷一些沿海的漁民到遼東。
有這些漁民親身傳授,遼東的百姓也可很快學會捕魚,加上蒙古、女真等族傳授遊獵,料想可以通過互相學習的方式,迅速豐富各種新的生存方式。
至於吳中侯所說,遼東是一片沃土這件事,下官也會帶一批不同的谷種去遼東進行插秧實驗,看看哪一種糧食能在遼東成長。
眼前,下官就準備先做到這些。」
「這便已經很好了。」
陳雲甫見張紞說的頭頭是道,遂滿意點頭道「你要先保生產,只有保生產才能讓去往遼東的百姓生存下去,吃飽肚子人才有力氣幹活。
前兩年,遼東的一應物需朝廷都會大量供給,可兩年後,就得靠你們遼東當局自力更生了。
本侯希望三到五年之內,遼東可以實現物產自給自足,起碼要能保證有五十個縣、三百萬百姓,如此遼東才能締造一個穩定發展的向上大局。
一旦到了那時,遼東進可為國朝戰略前驅,守可為國朝東北屏障,一言蔽之,遼東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我大明將來對待三韓的戰略考量,張紞,你肩上責任重大啊。」
四十多歲的張紞此刻激動到面色漲紅,起身沖陳雲甫一揖到底,虔聲道。
「請吳中侯放心,下官一定不會辜負陛下和朝廷交代下來的重任、不會辜負吳中侯的保舉信任,會以最快的速度推進遼東穩定發展大局。」
「去吧。」
「是,下官告退。」
張紞再拜,復起後轉身大步離開。
此時此刻的他在鬥志昂揚之餘,更是滿心的敬服。
吳中侯果為坊間相傳那般,世之大才矣!
而陳雲甫望着張紞離去的背影也很高興。
這是個幹吏,和徐本一樣,將來都是可以重用的。
再放遼東鍛煉幾年,說不準思想就能逐漸向自己靠攏些了。
想改變大明這個時代,自己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干實事的思想和敢幹事能幹事的官員。
其他的,靠山山會倒!
「陛下,您曾說過,您這一輩子,只信自己不信神佛。」
陳雲甫望向遠處沉迷聽戲的邵檸,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
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