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帝報告山西動向:「秦寇窺渡,三晉披靡,賊騎未到,城池已空,偽檄方傳,而人心胥亂。」
就是整個山西都落入敵手,再派人前去有什麼用?
即使如此,崇禎還是對李建泰寄予厚望。
他打算親自到彰武門外為李建泰舉行郊餞之禮,由於李建泰不敢領受,藉口此國朝未有之禮」,堅決辭謝。
崇禎只得命禮部另議。
隆重的禮儀如期舉行。
駙馬都尉廳韋代帝以特牲告太廟。
崇禎來到大殿遣將禮,當場手書「代朕親征」四個大字,並賞賜李建泰龍節與尚方劍。
然後朱由檢乘駕前往正陽門城樓,親自主持由光祿寺操辦的餞行宴會。
一路上官軍旗幡從午門外一真排列到正陽門外,金鼓陣陣,旌旗招展,透出一派威武而熱烈的遣將出征的氣氛。
奉命前來侍坐的文臣坐在東面九桌,武臣坐在西擺九桌,正中一桌是皇帝御席,合起來正好是十九桌。
像是提前吃席一般!
朱由檢所用金台爵鑲嵌大寶石,是歷代舉行重大典禮時偶爾動用的重器,大臣們一概使用金杯。
只聽得鴻臚寺官員贊禮,樂聲響起,崇禎親自向李建泰遞酒三杯道:「先生此去如朕親行」。
想了想又囑咐道:「卿即朕,朕即卿,朕與卿無兩身,凡事以便宜行,先斬後奏皇權特許!」
待李建泰飲完三杯後,崇禎又把自己手書的「代朕親征」敕諭蓋上印章,賞賜給李建泰。
李建泰捧過敕渝,趕忙拜謝,崇禎把他扶起。
太監為他戴上紅簪金花,披上宮錦。
在一片鼓樂聲中,李建泰離開正陽門城樓。
督師大學士李建泰在皇上親自調派的一千五百名京營兵護送下,離開京師,向涿州進發。
隨行的有作為監軍的兵部主事凌炯、總兵郭中傑以及主管火攻水利的西洋人。
進士程源送李建泰至真定寺,對他進言:「相公此行當兼程抵雁門關,聯合山西巡撫許鼎臣收拾人心,為固守計,以蔽神京。」
程源還對凌炯草擬了平陽、太原攻略,以及三晉、三關的具體建議,凌炯頗以為然。
反攻山西大業指日可待!
程源建議李建泰日夜兼程趕往雁門關,確是當務之急。
雁門關一日陷落,大勢已去,再難以挽回。
然而李建泰拘泥於古代兵法,每天行軍不超過三十里。
畢竟咱老李也是看過兵書的!
他也想要聯繫到自己的家人,把埋藏的銀兩拿出來一些,招募士卒。
但是按照他這種速度,等賀今朝率領錘匪攻佔湖廣,他都不一定能趕得到雁門關,更如何救得了山西!
當李建泰率軍抵達涿州時,護衛的京營兵大多逃回。
「打錘匪,愛誰去誰去,爺他媽的不伺候了!」
這趟不僅沒有油水可撈,還得把小命全都給送進去。
京營這幫人可深知自己是幾斤幾兩,絕對打不過錘匪。
更不用說只帶一千五百人就想着去收復山西?
想都他媽的不用想!
再不跑就沒機會。
代朕親征以及尚方寶劍屁用沒有,毫無權威了。
而崇禎也多是為了試探賀今朝是否要出兵,所以就指定山西人回鄉號召領兵。
就在這時,雲南道御史衛禎固向朝廷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搜羅廢將,聯絡三邊」,中策是「恢復潼關,收拾河南」,下策是「分信守河,靜以觀變」。
他特別強調:「輔臣李建泰督師,是代我皇帝出征,舉動系天下安危,事事須費詳酌。
居然堂而皇之地坐身南下,難道不怕流寇窺我虛實?
且一兵一餉專倚本地,何以居重馭輕?
當事者應該嘔心瀝血籌措實兵實餉,切勿以為推毅有重臣,便可袖手旁觀了。」
應該說他的頭腦比較清醒,但對於軍事形勢的判斷與朝廷決策者並無二致。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代朕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