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階級,享有政治和軍事上的特權。
每一個武士只能有一個主君,一旦成為其家臣,就必須為其服役一生。
相比其他三個階層,武士階層還有三個優點。
可以成為政府官員;可以稱姓帶刀;對平民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農」佔據85%上的人口,武士只佔據極少數,相當於大明有功名的讀書人。
相比於大明士紳還知道收斂些,江戶武士看你瞅他一眼,便能立即拔刀殺你。
島津光久如此努力揚文名,也改變不了京都、江戶人的刻板印象,認為薩摩藩的「武名」很盛,多是邊遠地方蠻夷不開化的人。
而在島津家自己歷史當中,則是給島津光久上了「文治之君」的稱號。
而征伐琉球之事,島津忠恆主持的。
島津家的財政問題在島津忠恆當政時期日益突出,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必須加強領地管理。
島津家的財政收入,海外貿易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但其財政支柱仍然是領地的農業收入,主要是米和其他的土特產。
領地的農業收入,以年貢的形式上繳,這就需要加強領地管理,確保年貢能夠收得上來,而且收得越多越好。
再加上薩摩藩進行大規模的新田開發和河川整修工作,並且強迫農民們種植烏柏樹,同時開始在藩內實行蠟專賣制,希望以此來改善薩摩藩的財政。
但是烏柏樹、蠟等產業都是不能立即見效,於是薩摩藩只能從地租上想辦法。
薩摩藩原來名義上1石穀米收4斗1合為地租,但是實際上經常收到5斗以上,農民口糧極少,生活十分的清苦。
隨着幕府要求閉關鎖國,琉球對於島津家是很大的收入佔比,也非常注重海外貿易,甚至是日本最先使用火銃的軍隊,積極與荷蘭等殖民者進行溝通,購買了不少火炮。
如今就安置在港口的炮台上。
日本鎖國是一場爆發在九州的農民暴亂,雖說規模並不算太大,但江戶方面還是費了老大的力氣才將其徹底擺平。
擺平過程中甚至還請來了荷蘭人幫忙從海上放炮來對起兵者的根據地島原城(島原半島)進行轟擊。
暴亂過後,他們對此次參與人員的身份核查,最終發現,這群人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
同時,幕府認為在眾天主教徒的背後,還有一雙更可怕的黑手在幕後操縱,那便是以羅馬教廷為首的西洋各國勢力。
他們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推翻幕府的統治,再將天主教完全輸入日本,從而將列島改造成自己所期望的那樣。
天主教和洋槍洋炮一樣,是舶來品,但是後者是給人用的武器,而前者則很有可能成為破壞日本原有社會宗教秩序的洪水勐獸。
在這個問題上,幕府再一次運用了拿來主義,留下鐵炮,取締天主教。
而為了更有效地杜絕天主教在國內的蔓延,幕府幹脆連外國人一起給取締了,這便是那道着名鎖國令的由來。
鎖國期間,一切外國船隻禁止進入日本境內,一切日本船隻沒上頭的批條兒禁止走出日本境內,違者一律坐牢或是殺頭。
唯獨兩個國家可以在長崎搞一些貿易往來,一個是打着來自明朝的海賊王鄭芝龍的旗號。
另一個就是「非常義氣」出手幫助日本,鎮壓島原之亂,而且並不信奉天主舊教的荷蘭人。
兩方勢力通過鎖國令,在日本吃的盆滿缽滿。
鹿兒島上。
岸邊的人群勐然間就亂了起來。
因為海上突然出現密密麻麻的船隻橫着過去,船頭上掛着是一把錘子的旗幟。
此地不是交易地區,就算是出海什麼的,也都偷偷摸摸的。
因為鎖國期間,查的挺嚴,但並不妨礙島津家有船隻和水手,特別是要控制琉球。
當即就有人把消息傳到了外城。
外城稱「鄉士」,都是半農半士的身份。
他們既有武士身份,又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和當地農民有密切的聯繫。
正是因為他們熟悉民情,知道農民的家底,哪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攻薩摩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