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最新消息賀今朝的外甥李定國斬殺清廷阿巴泰的兒子,洪承疇便做好了準備,他授權兵部的人請求皇帝下令造船。
兵科給事中曾應選首次提出
「航海攻心」的戰略策略,造船三千,發兵六萬,於登、來海岸航海渡遼。
清兵知道,必然速歸往救,這就會不攻自去。一提出來,首輔大臣表彰這是
「計劃之妙」,傳到崇禎那裏也批准建造,先讓工、兵二部各造一千五。
但是問題來了。錢由誰出?皇帝沒錢了。京城的糧價貴的不得勁,朝廷官員恨不得把國庫里的錢財都拿到自家去換糧食吃。
要不是吳國俊派人控制了皇城,真會有人不斷的進來出去,盜賣皇宮內的物件。
工兵二部互相推諉,最後交給工部主事經辦。他則想出更新的妙計,說這種船只有廣東、福建能造,又轉到那裏去落實。
這事讓崇禎覺得極為靠譜。雖然廣東被錘匪佔據了,但是福建鄭芝龍對於大明那是忠心耿耿啊!
自從被招撫後,一直都在與海盜、紅夷人、山賊等交戰,為保境安民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此事就應該交給他來辦。崇禎立即批覆,差人抓緊去辦。錦衣衛的人爭先恐後的想要搶奪這個差事,就是為了遠離京師,前往福建那個地方去討口賞銀啥的。
他們早就聽聞鄭芝龍是海盜出身,出手向來闊綽,只要他手指稍微漏點縫,就夠他們吃上許多時間了。
然後
「造船」這件事就被拖延住。等在朝廷外的洪承疇知道這個消息,忍不住嘆息。
大明皇帝的耳目都被堵住了,很難知道真實的消息。清軍逼近南直隸,賀今朝一直都沒有出面,顯然是前往福建、廣東去視察了。
皇帝以為還歸他統轄的人馬,實則早就成了錘匪的治下。洪承疇有了皇帝下令造船這個名頭,便派人前往大沽等地強行徵集船隻船夫水手。
他絕不能在北地等死,成為旁人的的功勞。洪承疇本人則是率部前往天津,那裏有周遇吉這個大明忠臣,可以為他擋住一些威脅。
有祖大壽等人在身邊,洪承疇是極為不放心的。祖大壽召集遼東舊將,特別是吳三桂等人。
「洪承疇已經察覺到了我們的行動,率領他的本部人馬直接離開了。」
「舅舅,我去把他追回來。」吳三桂還曾經與洪承疇攀過親戚呢,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不必了。」祖大壽擺擺手說道:「洪承疇大不了去投皇太極,如此一來,他活着對於我們而言更加有利。」吳三桂不理解,抓住洪承疇作為俘虜獻給賀今朝可是他們的既定計劃,這也算是投名狀了。
「他降了皇太極,名聲更加壞,我們將來在戰場上與清軍廝殺,抓住他我們的功勞也就越大。」祖大壽卻是認為洪承疇不甘心投降賀今朝,反倒去出關主動投降韃子,還不如在松錦之戰就投降呢,這樣還有一個好藉口。
「萬一他是詐降呢?」吳三桂想起他舅舅詐降皇太極的操作,提出了這個假設。
一下子就讓祖大壽感覺有些麻煩。
「這個消息立即派人傳給孫傳庭,詢問他作何判斷,我們用不用跟上去追擊。」祖大壽喊了一名心腹,直接派人前往孫傳庭的住處。
他前兩日得知錘匪從太原出發,一副等待時機要覆滅京城的消息。也不知道洪承疇是不是得到了消息,故而今日打算離開。
「大哥,要不要我先帶着人馬跟在洪承疇後面?」祖大樂一臉兇相的詢問。
如今大明要無了,他們想要好好活下去,就得獲得新主的賞識。同大明決裂還不夠,總得獻上幾個夠分量的俘虜。
大明皇帝以及京城內的皇親國戚全都被吳國俊的人馬給包圓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選擇。
祖大壽也在糾結,但他依舊擺擺手:「越到關鍵時刻,我們越要穩住心態。」常年在遼東廝殺,早就讓祖大壽練就了比常人更加穩重的大心臟。
沒讓祖大壽等太久,孫傳庭便親自打馬到了祖大壽的軍營內。
「洪承疇走了無所謂,他只帶領了本部洪兵去討生活,不必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十萬明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