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的士族都除去,只能通過《六項事宜改制詔》中提出舉才需試,選用寒士等政策,逐步加以整頓、改變。
自己在雍兗之地推廣儒學,廣建學庠,打着有教無類的旗號,其實也在暗中侵蝕九品中正制的根基。等學宮建成後,自己在劉太尉舉才需試、選用寒士的改制基礎上逐漸向科舉制過渡,科舉制延續了一千三百餘年,制度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劉毅卻還在迷信門閥政治的威力,希望通過門閥的力量與劉裕相抗衡,轉任荊州兼督廣、交以及督荊、寧、益、廣、交五州軍事讓他欣喜若狂,認為找到了對抗劉裕的正確道路。
楊安玄嘴角露出嘲諷的笑意,後世有偉人經典地概括「槍桿子裏出政權」,離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一切都是建在沙上的空中樓閣,劉毅今日所為在他眼中就是築樓於沙。
京城是門閥士族展露力量的地方,王恭兩次起兵也不過是謀求回京主政,楊安玄身在襄陽,對於門閥的拉攏顯然有心無力,南頓應家才會將鍛刀術獻與劉裕。
弘農楊家雖然升品為上品門戶,但時日尚短,影響力遠不如王謝等家族,前來依附的門閥品階不高,而且動機不純,這一點自己不如劉毅和劉裕。
還是那句話,「槍桿子裏出政權」,當自己擁有平定天下的力量時,那些門閥士族便會知道如何選擇。對自己麾下的軍事力量楊安玄還算滿意,在對抗秦、魏、燕的戰鬥中佔據上風,早年打仗還有些行險,現在卻有了滅國的戰力。
去年九月,楊安玄佈置滅秦戰略後,從郡軍、屯軍中精選了一批將士充實到前線,如今精銳將士已達十二萬,郡軍的數量則控制在六萬,屯軍半軍半農,楊安玄沒準備把他們送上戰場,至多讓他們運送物資。
十二萬精銳中有半數裝備着棠溪所練的利兵,其中輕騎亦有近三萬,重騎千數,戰車四千,楊安玄自信這樣的戰力足以平滅後秦。
關於北府軍的戰力楊安玄不敢小覤,當年北府軍以八萬人破苻秦八十萬,劉裕率領數千北府殘餘能殺得孫恩十萬大軍落荒而逃,楊安玄認為北府精銳戰力絕不在自家驍勇營之下。
然而,伐燕之戰,劉裕所率的數萬兵馬圍困廣固內城半年多居然不能攻克,讓楊安玄對北府軍的戰力產生了懷疑,真想找機會試上一試。
劉裕平滅南燕回師下邳,楊安玄感覺到劉裕有可能西侵,已經做好準備打上一仗。盧循、徐道覆進攻建康讓劉裕不得不急回建康,楊安玄考慮再三決定放北府軍回歸,如果此時落井下石,江南必然糜爛,說不定讓胡虜得了漁翁之利。
軍中最易山頭林立,打仗要靠將領的悍勇,將是兵膽、兵是將威,孟龍符、蒯恩憑着勇悍力壓朱齡石、楊安遠、陰績等人一頭,自己的妹夫沈慶之也因驍勇善戰被將士們所認同。
要打破軍中山頭,最好的辦法是落實好軍功制度,讓將士們有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晉升渠道,要讓像徐孝重、周超、李強、高林這樣的普通兵丁有機會成為將領,從而打破原有的圈圈。
楊安玄思忖晉升這些將官時自己應該搞個什麼授劍儀式,增強將士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升就要有降,這次張鋒輕敵出戰讓楊安玄很是惱火,對於不遵軍令、打了敗仗的將領要加以懲處,自己暗中叮囑趙田,不光降了張鋒一級,等其傷好後還要當眾鞭四十。張鋒是自己最親信的人,他都被降級、責打相信會給一些頭腦發熱的人提個醒。
打仗靠將士,養兵靠錢糧,所有政治、經濟、軍事最終都離該開人,都來自於治下的百姓,民為邦本,本固才能邦寧。這些年自己推行仁政,輕徭薄役,就是為了收攏民心,夯實經濟基礎。
楊安玄伸手捋了捋短須,這一點自己做得還不錯,治下百姓知道只有楊刺史才能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至於朝廷除了收稅、征役做過什麼。
要得民心,就要抑制門閥對百姓的欺壓,特別是解決門閥吞併土地的難題。除了實施土斷外,楊安玄倒是知道數十年後北魏孝文帝頒佈的均田令,均田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併,使自耕農民得到耕種的土地。自己在雍兗等地將無主的田地分給丁口耕種,鼓勵開荒,承認開荒土地為私有,這些制度其實就借鑑了均田令的一些做法。
第四百一十四章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