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享有「福地」之名。
故《名山志》上說華夏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佈在九州四海,唯獨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東南。
此處的麻姑山,指的便是這裏。
麻姑山下,有一座孿生山峰,獨立而佇,稱作「南茅山」,在山上的道宮之中,又有文籍記載其名為「地肺山」,不算險峻,但想上山的山客,都要經過這條登山之路。
每每有香客經過此地,都會發現在南茅山的半山腰處,有一個緊閉着大門的小小道觀,這個道觀看起來年久失修,平日裏大門緊閉,從未打開過,更不迎什麼香客。
倒是有知情人士,聽山上的老道長說過,這個小道觀同樣是他們三清之下的一大分支,被稱為北帝派。
所謂北帝派,是一位叫做鄧紫陽的臨川南城縣人所建立,貴為開派之人,但在年幼時期,這位姓鄧的祖師爺,卻是先入了茅山的太平觀,甚至還由於悟性太低,足足在道觀里掃了六年的地,才披度成了道士。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鄧紫陽醍醐灌頂,離了茅山道,轉而去了龍虎山,承十九代天師參授正一法篆,所以這位祖師爺,其實也算得上是半個正一的弟子。
在龍虎山待到了中年時期,學了一身的本事,也於道觀中嶄露頭角,恰逢有天師大壽將至,想收鄧紫陽為徒,繼承衣缽,但這時候的鄧紫陽,卻心在朝廷,一身抱負誓要投入到官場之中。
龍虎山自然沒有強留,鄧紫陽性情剛毅,屬於那種一旦做出決定,基本就不可能被說服的脾氣,他向來自負為濟世之才,自認為在廟堂之上,必然有一席之地,可當他帶着一身抱負和本事前往廟堂,卻沒有得到當朝重用,即便展露本事時,受到了不少的喝彩聲,但也只是被當成江湖小鬧。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