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斤兩。
要知道,一個人要想擔當大任,光有點小聰明遠遠不夠,還得有眼光、有忍耐力、有大局觀而秦鋒樣樣具備。
如此良才,如今收入自己的麾下,楊鶴當然是高興了,也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了。
「秦鋒,老夫記得你說過,要想平定西北民變,必須雙管齊下,一是招撫,二是練兵!」
「是!」
「老夫記得你還說過,只要給你半年時間,你就能練出一支百勝精兵,有這話吧?」
「是!」
「很好,老夫已經想好了,準備在榆林境內招募一支軍隊,就交給你來全權負責訓練,如何?」
「多謝大人栽培,卑職一定盡力!」
有機會掌握一支軍隊,秦鋒自然是千肯萬肯了,不過老話說得好,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位楊總督如此重用自己,肯定有別的條件吧?
果不其然,楊鶴有些不好意思的繼續開口了:「你負責練兵,老夫負責招撫,而要想招撫饑民,就得讓他們有飯可吃、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田可耕這就需要大量的銀子才行,如今西北大亂,各府、州、縣的賦稅根本徵收不上來,藩庫中早已空空如也了,遼東連年征戰,軍費開支浩大,戶部同樣調撥不出銀子來了。
幸好老夫出京之時,聖上龍恩浩蕩,從內庫中拿出了十萬兩皇銀,用來救濟饑民們,可是西北地區的饑民有數百萬之眾,區區十萬兩銀子,無異於杯水車薪啊,西北地區的秦商們,生意做的極大,個個腰纏萬貫,老夫思來想去,決定跟秦商們借一些銀子,用來救濟饑民,聽說你和秦商之首—薛家的關係不錯,可否為老夫促成一下此事呢?」
找秦商們借銀子的事,楊鶴已經謀劃很久了,也派人商談過幾次,可惜都沒能成功,倒不是秦商們小氣,而是被官府給坑怕了。
怎麼坑的?
具體來說,就是互相推諉,有借沒還!
比如說,西北地區鬧災害了,需要大量的銀子賑災,可是底下收不上來稅,上面撥不下來款,怎麼辦呢?
總督甲靈機一動,找秦商們借了三十萬兩銀子用來賑災,說好了五年歸還,利息三分。
過了三年,總督甲身體不好,告老還鄉去了,由總督乙接任職務。
又過了兩年,還銀子的日期到了,可是總督乙拒絕歸還,因為這三十萬兩銀子不是自己借的,而是前任總督甲借的,冤有頭、債有主,誰借的銀子誰來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沒辦法,商人們只好找到已經退休的總督甲,要求歸還三十萬兩銀子,不要利息都行。
總督甲說了,之前是替公家借的銀子,公家借來公家還,與私人沒有任何關係,再說了,我個人很窮的,要銀子一兩都沒有,要老命有倒是一條,你們看着辦吧!
就這樣,總督甲、總督乙互相推諉,誰也不肯還銀子。
又過了幾年,總督乙也卸任了,又換上了總督丙、總督丁人換的越多,這筆賬就越糊塗,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這樣的事情,已經連續出過好幾次了,秦商們被坑的極慘,大量的銀子打了水漂,因此再不肯借銀子給官府了。
最近幾天閒聊之時,楊鶴得知秦鋒認識三大秦商之一的薛家,還救過薛家父女的性命,於是想讓他利用一下私人關係,從秦商們手中把銀子借出來,好用來救濟饑民,推行自己的招撫政策。
「卑職敢問一聲,大人這次準備借多少銀子?」
「三十萬兩不,二十萬兩就可以了,老夫可以簽下契約,等到民亂平定之後,一定會歸還這筆銀子,如果總督府不還的話,就由老夫個人來還,老夫如果不在人世了,楊家的子子孫孫也會還這筆賬的,直到還完為止!」
說話間,楊鶴提起筆來,真的寫了一份還債契約,一份坑害子孫後代的契約。
楊家是書香門第,讀書的本事不錯,賺錢的本事就不行了,生活上不算太富裕,三十萬兩銀子,如果不出意外,怕是要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才能還的清了。
如此人間悲劇,自然不能讓它發生,秦鋒拿過了契約,幾下撕扯的粉碎:「大人不必如此,卑職有個辦法,可以
第四十六章楊總督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