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要求

成光電雷達的兩大核心,國內現在也沒人有心思弄這個,我估摸研發出來後混口飯吃應該是件不錯的事情。」梁遠笑着說道。

    梁遠也沒瞞着寧雷,把自己的小心思說了一遍。

    「小遠,你確定科技園能把光電雷達研發出來?七十年代空軍可搞過這東西,後來失敗了,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就無法裝到飛機上,做地面測試時光電雷達的誤報率高得嚇人,505研究所認為三十年之內光電雷達都不可能走向實用。」寧雷的聲音里滿是不可思議。

    共和國早在七十年代就研發了被稱作光電雷達的第一代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當時是為了偵測美國高空偵察機而搞的項目,限於共和國工業基礎有限,第一代光電雷達的樣品生產出來後根本無法投入使用,當年負責研發的505所,把所有需要改進的問題匯總之後認為相關技術難點獲得突破至少要huā費三十年的時間。

    「寧叔,505研究所真的說過要huā費30年時間?」梁遠好奇的問道。

    得到寧雷肯定的回答後,梁遠倒是對505研究所的研發人員佩服萬分,基本上505研究所的判斷沒有錯,別說七十年代了,就是在八十年代,限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水平,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技術也沒發展成熟。

    世界最先研發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的法國和以色列,在八十年代初期都曾試製出樣機,樣機除了誤報率較高外,重量也接近半噸,根本沒有機載的可能。

    實際上,除了逆天的美國人把這個進程提前了五年,在95年年中定型的F22戰鬥機上部署了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餘下的發達國家都是步入新世紀後,才突破了機載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的種種技術難關。


    IRST系統如此難產和其需要高等級的半導體工業支持有關,構建IRST系統的核心,是強有力的數據處理,數據處理的實質是把IRST系統探測到的微弱目標信號,與類似於太陽閃光的偽信號或者和雲層之類的背景信號逐步分開,最終提取出〖真〗實目標信號。

    因此IRST系統必須具備一枚十分強勁的數據處理核心,可以將紅外、微光大視場強背景下,檢測出的弱小目標和各種偽目標信號、背景信號即時處理掉,形成有價值的、連續的空中事態信息,反映到戰鬥機駕駛員的座艙顯示系統上,這就要求數據處理核心必須具備瞬間處理幾百萬個多邊形的能力,這才是IRST系統成功的關鍵和難點所在。

    以電子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能滿足IRST系統的數據處理器都寥寥無幾,當年叱咤風雲號稱硬件機能頂級的索尼PlayStation遊戲機,在1994年底發售時,多邊形處理才勉強達到三十多萬/秒,距離滿足IRST系統幾百萬/秒的需求還有很長的距離。

    「寧叔,我看國外的技術文獻曾說過,目前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的瓶頸在於數據處理,隨着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處理器的性能一直在翻着倍的上升,早晚會突破這個瓶頸的,到時最讓人頭痛的高偽警率問題就會解決掉。」

    「國內目前在研的處理器只有科技園的C2,我估計在日常電腦的應用上科技園也競爭不過國外的產品,為了C2處理器的前途,只能找些別人看不上的活混些湯水喝,像光電雷達這種三十年才出成果的東西,科技園去弄了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的。」梁遠笑嘻嘻的說道。

    「科技園要是能把超級計算機研發出來,還用愁C2處理器賣不出去,你就和寧叔胡扯吧,擱一年前寧叔還能信你,現在麼……」寧雷哈哈大笑着說道。

    「寧叔,我說的都是實話。」梁遠大聲抱怨着。

    深悉歷史走勢的梁遠知道,IRST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的突破也就在這十年之內,梁遠之所以要搭上光電雷達這條船,一個是為了向軍工領域滲透,還一個是考慮到分立器件實驗室的競爭力有限。

    像光電器件,紅外器件不比工控類單片機,製程落後些,晶片大點能耗高點都無所謂,這東西都是高精密玩意,性能就在紙面上明擺着,解像度,壽命等等數值一比就知道了,製程技術落後在民品市場上是絕對競爭不過國外同類產品的。

    除了民用之外



  
滿樓紅袖招推薦:  
隨機推薦: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白夜浮生錄  太荒吞天訣  獵戶出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工業之動力帝國"
360搜"工業之動力帝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