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也就是這一年倭國大名大內義興回返屬國,失去其庇護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植不敵管領細川氏,只能辭去幕府將軍一職由足利義晴接掌幕府將軍一職。
然而由於做為幕府將軍的足利義晴同細川氏不和,導致幕府對於各地大名的威懾力更加不足。
可以說如今的倭國當真是一片混亂的景象,各地大名相互征伐不休,這樣的動亂足足持續了有上百年之久,直到後來豐臣秀吉一統倭國,統合全國之力北上朝鮮,同大明爆發了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抗倭之戰。
即便是到了百年之後國力大幅度衰弱的大明依然是大敗舉國之力侵入朝鮮的倭國,可以說當時的倭國絕對是處在其實力巔峰期,畢竟經過百年動亂,倭國完成一統,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都是生死至今殺出來的精銳。
這種情況下尚且被大明將之大敗,可想而知以大明如今的實力,再加上已然陷入了動亂之中的倭國,李桓實在是想不出這種情況之下的倭國在面臨大明的征伐之時到底能有幾分反抗之力。
從四月出兵,到四月中旬,大軍便已經勢如破竹一般的登陸倭國國土。
直到這個時候,倭國尚且沒有反應過來,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做為天朝上國的大明會突然之間發兵。
要知道自古以來,除了蒙元數次派遣大軍征伐倭國之外,倭國就沒有遭受過外來的侵擾。
而大明自立國之初也沒有派兵登陸過倭國,在倭國人的印象當中,做為天朝上國的大明絕對不會對他們如何。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大明的大軍勢如破竹的殺入倭國的時候,許多盤踞於地方之上,正忙着同對手征戰的地方大名一個個的都懵了。
不少地方大名回神過來之後下意識的想要反抗,然而他們平日裏仗之盤踞一方的兵馬在大明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畢竟對於許多大名來說,佔據一縣之地便已經是實力堪稱不弱了,但是對於這樣在倭國國內堪稱強勢的大名來說,手下能夠有千兒八百的武士便已經是不錯了。
可以說對於絕大多數的大名之間的爭鬥而言,說是一場戰爭,但是其規模估摸着也就同大明兩個大型村鎮之間的械鬥的規模相當。
可以想像這樣的地方大名就算是有那個膽量對抗大明,又有幾分實力呢,完全就是以卵擊石,面對大明的大軍,瞬間便化作了齏粉。
按照李桓的安排,十萬精銳大軍分作幾部,宛若幾支利劍一般一路橫掃,其進展之順利,進軍速度之快便是李桓都感到驚訝。
畢竟在李桓看來,面對大明的兵馬,倭國人至少也要進行一番激烈的抵抗,多少也要讓大明付出點代價,結果卻是出乎李桓的預料。
實在是一切太過順利了,不過李桓稍稍思量一番也大致能夠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畢竟他選擇攻打倭國的時間太好了,這一時期正是倭國戰國時代的中前期,可以說整個倭國到處都是一片混亂,無論是幕府對於地方上的控制力還是各個地方上的大名相互之間的混亂,都讓倭國處在一種分崩離析的狀態。
如果說是豐臣秀吉一統倭國,大明派遣大軍登陸倭國的話,那個時候倭國上下一體,還真的沒有這麼輕鬆。
石見國
此時的李桓將征伐倭國之事交給了手下一眾將領,畢竟以倭國如今的局面,面對大明十萬精銳之師那是真的翻不起什麼風浪。
這種情況下,李桓乾脆就將權利下放給一眾手下將領,也算是給手下將領建功立業的機會。
不過李桓卻是率領着一隻船隊來到了不久之前便已經被攻下的石見國。
石見國臣服於大內義興的大內家,只不過如今這石見國卻是已經為大明所佔據,而在其國內的那一座石見銀山自然是落入到了大明手中。
石見銀山絕對是整個東亞範圍內堪稱最大的一座銀山了,要知道倭國鼎盛時期產銀之多幾乎佔據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絕大部分又是出自石見銀山。
只是一座石見銀山,年產白銀便足足有百萬兩之多,可見其礦藏之富裕程度。
當李桓進入礦場的時候便見大量被俘虜的倭國青
第五百三十九章 征倭,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