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北宋祖刻本的《淳化閣貼》,成親王的臨帖雖然是十卷的全本,但是分量依舊不夠看了。
不過能夠看到白紙黑字的《淳化閣貼》,對於看慣了拓本和拓本高清照片畫冊的周至來說,也別是一番的體驗。
不管用什麼手法,翻刻拓印的本子,與用毛筆親筆書寫出來的作品,在氣韻和神魂上還是有差別的。
這種差別都表現在細節上,哪怕是「下真跡一等」的雙鈎法填寫出來的,哪怕是馮承素這等高手勾勒,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神龍本《蘭亭集序》,在某些文字如「知」「左」「為」「仰」「盡」等字上,依舊留下了雙鈎法的破綻。
因此欣賞名家臨本,和欣賞雙鈎廓填本,感覺又是不一樣的。
說白了,雙鈎廓填做得再好,也是「盜版」;而名家臨帖,做得再差也是「創作」。這就是兩者間最本質的區別。
因此欣賞雙鈎廓填本,更多是欣賞其間架結構,筆意也能夠得到,但是和碑拓一樣,需要行家分析講解,帶你入門。
名家臨帖就要好得多,尤其對於有書法基礎的人來說,在欣賞其書法的時候,能夠想見其人如何作書,在腦中將其運筆的節奏、提按飛轉一一復刻出來,就好像聽一首動人的樂曲,讀一首雋永的詩歌那般,是非常難得的精神享受。
如果書家與欣賞者還是一脈相承的話,那就更加容易契合於心了。
比如成親王,書風受趙孟頫影響最大,而趙體的韻追隨的是二王,結字卻遵從的宋代書家的章法。
草書受唐代書家張芝和懷素的影響最大,恰好周至在臨摹的黃庭堅,同樣也是受此二人的影響最大。
因此成親王的書法對於周至來說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啟老本來就要求他多看多觀摩成親王的書法。
結果貼子一打開就再也合不上了。
見實在不是事兒,李啟嚴輕咳一聲,將貼子主動給合上了:「今後機會還多,有的是時間慢慢看,咱們還是先移步餐廳,邊吃邊聊吧。」
說起喝早茶,這也是粵港地區特有的飲食文化,港式的茶餐廳受西風影響較多,因此開發出很多紅茶的飲法,比如奶茶和冰紅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內地的茶樓則多喝普洱,烏龍和白茶,兩者雖然到後來也相互借鑑,但是論起地道,港式茶餐廳終歸還是和奶茶地道,粵式茶餐廳終歸還是喝普洱等傳統中式茶地道。
不過現在國內的茶餐廳還沒有大流行起來,而早茶點心製作的精細程度和品種的豐富程度,如今的粵地更是無法和港島相提並論。
香港茶文化的一個來源是英國的紅茶文化。英國人統治香港近百年,將他們喝紅茶的習慣也帶給了香港。
在上流社會、高檔酒店,喝下午茶是很流行的活動,在下午茶的帶動下,西式點心越做越精。
這個傳統其實是精明的香港商人對當時港島所謂「上流社會」時尚的改良,除了將紅茶引入餐廳,還有各種中西合璧的經典美食。
比如蛋撻和菠蘿包,也有來自東南亞的瑪拉糕、蜂巢蛋糕。
李啟嚴的早茶不知道是從哪裏請來的師父做的,由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者負責上菜和照顧客人。
】
不過老者一身內白外黑的傳統中式服裝,皺出川字的眉頭以及深深的法令紋,看着怎麼都是一臉的苦相。
而且不管主客如何談笑風聲,他始終不苟言笑,就好像除了對佈置餐桌上的料理,斟茶盛粥以外,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一般。
李啟嚴今天給大家準備的茶自然不會是上不得台面的紅茶,而是明顯經過特別安排,用的是內地福建地區的大紅袍。
茶點都是粵港地區最特色的點心,包括了蝦餃、鮮蝦腸粉,脆皮叉燒包、蘿蔔糕、椒鹽鴨下巴、豉汁蒸鳳爪、蒸排骨等。
不過周至最喜歡的是粥,臥蛋牛肉粥、魚片粥、豬肝瘦肉粥、皮蛋瘦肉粥、海鮮粥、紅棗燕窩粥等。
王主任年紀較大,心裏又裝着事情,而且這喝早茶本身更多是一種「社交活動」,並非真正給你吃東西用的。
但是周至卻不這樣認為,尤其是老者觀言察色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