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殿下就如同他們的再生父母一樣,給了他們,一次新的人生。
別說是追隨遼王殿下了,就算是明天遼王朱啟說,要去發動玄武門之變,他們也是毫不猶豫會跟上去的。
當然,這種造反的事情,也就是心裏想一想,不可能嘴巴上說出來的。
況且遼王殿下,多次重申自己對於皇帝之位,壓根就沒有任何的興趣。
而現在的太子朱標地位,也確實非常的穩固,哪怕是遼王殿下,如今有這麼大的功勞,想要和朱標比一比,還是欠了點火候,畢竟遼王朱啟也是太子朱標直接養大的。
就光這一點,遼王朱啟就不樂意去搶太子朱標的位置了。
至於說太子朱標會不會英年早逝?
這種事情可是一個人都沒有想過的,在他們看來,太子朱標非常的年輕,有為身強力壯,怎麼可能會英年早逝呢?
朱啟自然也不是笨蛋,這一來二去的也知道大家心裏面在想什麼。
這些人可不都以為自己想要皇帝之位,想要把自己的老哥太子朱標給拉下馬來,所以才這麼拼命的賺軍工嘛。
其實朱啟可真的沒這種想法呀,他也不想掙軍功,但沒辦法,這軍功就跟牛皮膏藥一樣,往自己身上貼,那是甩都甩不掉。
可能有人要說了,那你直接躺平啥事也不干,不就好了嗎?
朱啟其實也是這樣想的,直接躺平當個閒散王爺,每天吃吃喝喝抱抱女人多開心啊。
什麼也不用去管,什麼也不用去干,但他就是那種熱心腸的人,嘴巴上說不干,心裏面看到有機會,你說不干,心裏多痒痒呀。
就拿這次,朱元璋發行大明紙鈔一樣。
朱啟本來是不想干預的,但如果不干預,歷史上這大明紙鈔一發行就是失敗的。
典型到後面,跟廢紙沒有什麼區別。
而這大明的紙鈔好處多不多?
那自然是多呀,如果沒有好處的話,朱元璋費神費力幹這個搞什麼呢?
直接用銀子來結算,或者像唐朝一樣用布帛來結算,難道不高興嗎?
正是因為朱元璋知道紙鈔的好處,以及宋朝的前車之鑑,所以朱元璋才要大力的推行。
只可惜明朝的這些官員們,在專業知識方面顯然欠缺很多,而朱啟明明知道該怎麼樣弄,紙鈔才能夠有公信力,而且安全還能夠用經濟優勢,去影響別國的經濟。
如果明知道這一點,卻啥事也不干,徹底躺平的話。
對於大明來說是多大的損失啊。
一想到平民老百姓,本來日子就已經非常的辛苦了,因為自己躺平,而導致無數的老百姓日子過的更加的辛苦。
最主要的是明朝的國力很可能會因為這一次錯失騰飛的機會,甚至於未來抵抗衝擊的能力也會大大降低。
國庫的收入,在經歷了三四個皇帝之後,也會極速銳減。
國家衰弱,那麼社會自然動盪,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沒準多少人會易子而食。
每每想到這裏的時候,朱啟就是心如刀絞,他自然沒有什麼聖母心,不會道德綁架自己,但可以做的事情還是會去做的。
所以朱啟才會在這段時間如此活躍,不過打仗這種事情,朱啟可從來沒往前湊。
他只是知道哪些人是歷史名將,這時候還沒被發掘,那自己就去發掘出來,至於拉到自己麾下,也是為了避免因為自己的無能,讓遼東的老百姓吃苦受罪。
卻沒想到,這些歷史名將的發揮,也實在是太過於穩定。
甚至覺得有點超常了。
你說同時期的張玉能打得過,王保保嗎?
朱啟可是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的,但事實情況下還真的發生了,雖然在別人看來,這是因為遼王自己運營了一年多的時間,鋪墊下來的條件。
但遼王朱啟,身為當局者自然不太清楚這方面的事情,而其他的人,雖然會與他提起,朱啟想來也只是拍自己馬屁並沒有當真而已。
朱啟那邊先不管,這段時間北元和大明這邊稍微有點腦子的,對於遼王殿下的本事,那
第二百四十二章 殘元大廈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