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就發現,那裏的人雖然普遍又矮又小,但是卻是聽說很少有人餓死的。」
尉遲環想了想自己在林邑集市裏面收購稻穀的時候的場景,那些林邑人要樂壞了,從來沒有看到有人這麼大量購買稻穀的,幾乎就是把整條街所有庫存的稻穀都買光了。
「那你們有想過是為什麼嗎?總不可能是林邑人比我們大唐百姓還要勤勞吧?」
「怎麼可能,那些人懶得跟猴子一樣,整天遊手好閒的模樣。」
房遺愛覺得南洋的那幫人,很多都是無所事事的在到處晃悠,反而是地裏面不時的能夠看到一些農婦在耕作。
「那些人那麼懶,偏偏還很少餓死的。而我們大唐的百姓很勤勞,可是一旦遭遇到災荒的時候,卻是沒有幾個能夠輕鬆渡過,你們就沒有想過為什麼嗎?」
被李寬這麼一問,尉遲環和房遺愛總算是察覺到自己似乎遺漏了什麼。
莫非是跟這些稻穀有關?
大堂之中一時陷入了寂靜。
「王爺,林邑國的水稻,莫非產量比我們要大很多?」
一旁的王玄策試探着問道。
「對啊,是不是林邑的水稻產量比較大啊?」
尉遲環也覺得王玄策的這個猜測似乎能夠解釋李寬的問題。
在大唐,普通的農田,一畝地的產量也就只有一石左右,很好的良田才有可能解決兩石。
這一石,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二十斤。
而到了後世,水稻的最高畝產已經超過了兩千斤。
當然,這種特殊的試驗田出產的水稻產量,意義不大。
可哪怕是普通農民種植的雜交水稻,畝產突破一千斤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麼一對比,大家就知道大唐的時候,糧食畝產到底有多低了。
也難怪王玄策這麼快就往水稻產量方面想了。
「玄策你說對了一小半。林邑也好,占城也好,他們的水稻產量着實比我們的要高一些,但是頂多也就高了幾成。」
「王爺,幾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王玄策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不,這不是最了不起的,南洋的水稻,它可以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一年三熟?」
王玄策不可置信的看着李寬。
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什麼糧食是一年三熟的。
粟米也好,小麥也好,水稻也好,不是都是一年一熟的嗎?
這個時候,就連尉遲環和房遺愛也感受到自己帶回來的水稻似乎很不簡單了。
「沒錯,人家的水稻就可以做到兩熟或者三熟,所以那裏的人不容易餓肚子。」
李寬想到南洋周邊那些國家,要說地理位置,還真是不錯。
一年四季都沒有嚴寒,隨便種一些水果糧食,產量都很不錯。
但凡是勤勞一點,想餓死都不容易。
「那要是我們大唐全部都改種水稻,豈不是糧食產量可以翻幾番?」
王玄策兩眼放光,激動的手都有點發抖了。
就連尉遲環和房遺愛,內心也是一片激動。
真要是這樣,自己就要青史留名了吧?
把這麼重要的種子從南洋帶回長安城。
「怎麼可能,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李寬的話像是一盆涼水,直接潑到了眾人頭上。
不過,片刻之後,他們又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說南洋水稻產量高的是你,說人家水稻可以二熟甚至三熟的也是你。
可是偏偏你又說大唐的糧食不可能翻幾番,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我也是學過算學的啊。
「南洋的氣候得天獨厚,一年四季都很暖和,所以水稻才有可能三熟。但是放在大唐的話,除了崖州附近的區域可以三熟,其他江南地區就只能兩熟。放到關中地區,如果品種選的好,也可以一年兩熟。而河北道和河南道等地,大部分都只能一熟。」
李寬這麼一解釋
第359章 莫非這些稻穀有什麼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