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
朊病毒似乎是一種催化劑,當朊病毒添加到培養液中的時候,酵母蛋白和轉錄酶引起了激烈的反應。
兩種蛋白急速分解,急速融合,構成了一種全新的蛋白分子。
取出這枚全新的蛋白分子,再一次進行分子結構對比,然後……100%匹配!
成功了!
陸離已經製備出構建基因晶片所需的蛋白分子了。生物計算機,已經成功了!
在製備這枚蛋白分子的過程中,朊病毒起到的只是催化作用,並沒有參與反應。
所以,陸離擔心的生化危機是不存在的。
接下來,陸離又繼續製備蛋白分子。
通過實驗,陸離發現,只要把已經製備出來的蛋白分子放進培養液,如同起了一個示範作用,酵母蛋白和轉錄酶就會產生連鎖反應,自動融合,構成新的蛋白分子。
這更好,都用不上朊病毒了,危險性已經不存在了。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操作就很簡單了。
陸離在一個裝滿培養液的燒杯里,投入了數以億萬計的酵母蛋白和轉錄酶,然後將製備好的蛋白分子添加進去。
然後……酵母蛋白和轉錄酶自動融合。
不久之後,燒杯里結出了一層薄薄的蛋白質薄膜,看起來就跟雞蛋殼裏面那層薄膜似的。
取出這層薄膜,陸離把它放在一塊玻片上,滴入培養液,加入核酸分子,再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電子顯微鏡的屏幕上,陸離看到,核酸分子傳播的生物電信號,傳入由無數蛋白分子聚合成的基因晶片中,蛋白分子的「開關效應」激活,晶片開始運轉。
下一個瞬間,晶片蛋白分子開始釋放出dna信息鏈。
至此,生物計算機構建成功。
蛋白分子組成晶片,核酸分子構成輸入設備和數據線,dna信息鏈就是存儲設備,也就是內存和硬盤。
只不過……這裏還存在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從dna信息鏈這個硬盤中讀取數據,轉換到顯示器上。
這需要重新設計一個底層數據交互程序。
這個底層數據交互程序,也就是目前計算機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基因算法。
以基因編碼的方式,重新編寫機器語言,這其實並不困難。
理論上,基因算法已經出現了,基因編碼技術也已經出現了。
只不過……因為對基因的解讀還沒完成,這項基因編碼技術自然也還不能投入實際應用。
對於陸離來說,理論上存在的東西,虛擬一下就行了。
「虛擬出一台解碼器,集成基因編碼數據庫。」
念頭一動,試驗台上出現了一個類似於「光貓」的東西。
接下來就簡單了。
陸離虛擬出各種組件,開始組裝電腦。
跟正常的電腦結構差不多,只不過是把矽基晶片換成了基因晶片,再加上一個解碼器鏈接輸入和輸出設備。
組裝完畢,陸離打開程序界面,編寫了一個計算圓周率的程序,開始運行。
一敲回車鍵,屏幕上的數據如同瀑布一般滾動,瞬間就計算到了億萬位。
「搞定!」
陸離滿臉微笑。基因晶片,或者說生物計算機,宣告成功!
當然,陸離還需要先調出解碼器中的基因編碼數據庫看一遍,把那些底層數據記下來。
可惜,虛擬實驗室里的數據,沒法用u盤拷貝出去,還需要我死記硬背……
咦?似乎……還有其他辦法。
這個虛擬實驗室,存在於我的腦子裏,紮根於我的思維意識中。那麼……我的思維連接器,是不是可以拷貝複製呢?
念頭一動,陸離打開了思維連接器。
果然可以!
思維連接器果然可以連接虛擬實驗室。
陸離連忙通過思維連接器,把剛剛虛擬出來的基因編碼底層數據,通通複製到自己的記憶中。
一鍵搞定!
退出虛擬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