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軍為九階重騎兵,兵力逐漸雄厚,再加上三員猛將,玄甲軍所向披靡。
荊州軍第四軍團,即是宋江、吳用、武松等人的梁山軍團,定位是炮灰軍團,駐地為長沙。
荊州軍約有二十萬兵馬,軍師為徐庶、蒯良。
對江東、荊州重整以後,楚天又重整益州的軍團。
益州第一軍團,張任、嚴顏、李嚴等本土武將組成的益州軍團,駐地成都。
益州第二軍團,張道、張角、李自成的漢中軍團,駐地南鄭。
益州第三軍團,沐珂、孟霸、雍闓等人的南中軍團,駐地滇池。
益州軍兵力被削少至三十萬人,保留老兵,解散老弱病殘。
至於劉備、關羽、張飛,遷至夏城,受到監督,將來再視情況任用。
王猛、鄧羌、張蚝、徐成的前秦軍團,斛律光、段韶、高長恭北齊三將的北齊軍團,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的大隋軍團,全部被楚天併入禁衛軍,以壯大禁衛軍的兵力。
廉頗、周德威、吳漢、阿史那社爾等劉備原本的部將,也併入禁衛軍。
禁衛軍兵力增加,而這些新增的兵力來自於江東、荊州、益州。
漢帝國大戰,耗盡了漢帝國不少兵力,消化漢帝國的半壁江山、拉攏人心,需要不少時間。
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等武將對楚天還不服氣,田豐、沮授、顏良不願投降,還需要時間懷柔。
另外,伏波軍設立七軍,主將分別為鄭和、鄭芝龍、李舜臣、陳璘、周瑜、陸遜、呂蒙,虞允文擔任監軍,徐盛被降為副將。
徐盛畢竟是將才,而不是統帥。
甘寧、蔣欽等武將也是將才而已。
每一個主帥搭配若干副將。
楚天對伏波軍也進行大刀闊斧的重編,伏波軍吸納部分江東水師,依然保持40萬人,精兵簡政,同時,提升戰船的大小,減少小型戰船的數量。
江東軍也有2000艘大小戰船,所以伏波軍不只是唯一一支水師。
江東、益州、荊州的兵力加在一起有80萬,已經是驚人的規模,一些弱小的士卒已經被楚天解散。
漢帝國統一以後,南邊不需要維持一百多萬兵力,否則對於財政負擔極大。
為了統一漢帝國,楚天的國庫已經不再富裕,感覺被掏空。
交州、吐蕃、西域都護府還有不少兵力。
按照楚天的大征服計劃,等到統一漢帝國,便開始訓練兵馬,積攢箭矢、糧草、戰馬,在數年後,兵分數路,橫掃歐亞。
————
一次招降的人才太多了,考慮每個武將的能力很花時間,其它人物的屬性,以後找機會穿插,儘快推進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