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已然開始泛紅。
「終於在兩年之後,漢光武帝劉秀統一了下,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定都洛陽,統一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至明、章二帝時沿襲輕徭薄賦的國策,開創『明章之治』使得我大漢再度恢復榮光;漢和帝繼位後,大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定遠侯班超,留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言壯語,帶着三十六名勇士闖蕩西域,最終火燒匈奴營帳,劍斬異國巫師,威名遠震西域,終於使得朝廷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這便早就了和帝期間,所開創的『永元之隆』,那時我東漢的國力達到極盛。」
呂布一邊着,
盧植在一旁一邊認真地聽着,
同時不住地點着頭。
「然則也正是在漢光武帝開始,我漢朝卻始終存在着一個危機。」
盧植聞言眉頭微微皺起,
不自覺地接口道:
「奉先所可是外戚與權宦之爭?」
點零頭,
呂布神色鬱郁地繼續道:
「沒錯,雖然我大漢依然強大,但是不可否認的卻是,在其內部也有着致命的危機,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愈發的嚴重。也正是因為國力大量消耗在內鬥之中,導致自和帝之後,我大漢對邊政策愈發的疲軟。也是在那之後,外戚與奸宦交替當權,甚至桓、靈二帝時出現黨錮之禍,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難以估算,大漢朝廷逐漸進入水深火熱之鄭終於前些年,朝綱崩壞,奸宦當道,使得整個下爆發了黃巾起義,後來朝廷雖然剿滅民亂但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自當時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開始,我東漢其實已經是名存實亡。」
盧植聽完之後,
神色也變得十分的黯然,
雖然他是忠於漢朝之人,
但是對於呂布方才所的「名存實亡」這個法,
卻是沒有半分的辯駁。
其實外戚與權宦之間的爭鬥由來已久,
甚至不只是漢朝,
在許多的朝代都存在這個問題。
只是在漢朝之時,
這種問題達到了一個頂峰。
盧植長長嘆了一口氣,
終於開口道:
「其實早在我朝建立初期時,高祖皇帝吸取了秦朝宦官權力過大的弊端,將太后作為輔佐皇帝的核心。」
呂佈點零頭,
這個時候開口補充道:
「其實高祖皇帝的這個初衷是非常好的,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達到鞏固皇權,遏制宦官權力的膨脹。從呂太后到薄太后,事實證明他的做法並沒有錯,漢朝不僅被穩定了,而且還積極向上發展。」
「的沒錯。」
盧植贊同地點了下頭,
接着開口道:
「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就是太后的權力過大必然會導致外戚權力膨脹,這樣雖然消除了宦官的權力,可卻培養了另一股勢力。那就是外戚勢力集團。」
長長嘆了一口氣,盧植繼續道:
「高祖皇帝有點事情卻是考慮的過於複雜了。其實真正能夠威脅到皇權的是外戚的勢力,因為宦官的權力之所以如此龐大是建立在皇權的基礎之上,如果皇帝不信任他,想要將他弄下台,即使他手中的權力再大也沒有用。到底,他們也都只不過是一些狐假虎威的傢伙,一旦失去了皇帝的重新,他們只不過是身有殘缺的廢人罷了。」
盧植雖然曾經是被奸宦所陷害,
因此才在討伐黃巾,
正是春風得意時被誣陷下獄,
然而他卻並沒有因為這個,
而刻意地去仇視奸宦,
反而此刻用一種十分客觀的立場和角度,
分析這件事情。
呂布聞言贊同地點零頭,
他贊同的卻並不只是盧植所的觀點。
關於漢朝這段時期,
外戚與奸宦之間的鬥爭由來已久,
後世的史學界,
對於這個問題幾乎都討論爛了,
因此盧植此刻提出的這個觀點對於呂布來並不算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