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爭端

    所以皇帝毫不猶豫的讓孫承宗加東閣學士銜入閣,參預軍機,給他更大的權力,自然是讓他推行丈量全國土地,向官員收稅的計劃。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當朝大臣,那個人不是當官前滿腹理想抱負,立誓為天下為大明做事,但當官之後,基本是隨波逐流,以保官升官為第一要務,當升無可升時就顧着享受榮華富貴,誰人不知向官商們收稅是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唯一方法,誰敢這麼提誰敢這麼說了

    孫承宗敢當眾這麼提,當眾這麼說,就說明他心存大明,真心為大明辦事,這種人就必須大加褒揚。

    六部尚掌管一部,自成一系,有與閣臣抗衡之力,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尚,加東閣或文淵閣學士銜就夠格入閣參與軍機,連三部侍部,如能混上一學士之銜,也可以入閣,但四部之中的吏、戶、兵三部掌握的權力實在太大了,江湖地位又高,很少讓他們加學士銜入閣的,因為不符合平衡的原則,但禮部則不同,經常有入閣的機會。

    東閣是太子或宰相會客的地方,大學士制度從唐始,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

    大明朝無宰相,但有若干大學士組成的內閣,其中地位最大的大學士,被授予東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確行宰相之實。而且東閣大學士一般來說都是太子的導師。如解縉,張居正,夏言,皆曾擔當東閣大學士一職。

    東閣學士原是一個官名,五官。像東閣大學士的在明朝一共有6個分別為「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皇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統稱為殿閣大學士,一般都由內閣成員兼領。

    皇帝朱由校性格並不堅強,並不是一個喜歡乾綱獨斷的人,更善於聽從批評和諫言,但是一旦做了決定,那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任命客氏為奉聖夫人,封楊如花為長平郡主、任命米柱為東廠提督、改組皇家衛隊、改組皇家陸軍,一旦做了決定,他就會倔強的堅持,一定必須堅持。

    孫承宗當即加了戶部尚銜,入閣成為閣臣之一了。


    孫承宗當眾謝恩,既然敢向皇上這麼提,就有豁出去,押上身家性命,為大明大幹一場的心,為了做這件事,他需要更大的權力,更多的同志之士,皇帝既然欣賞於他,他也當仁不讓,為皇帝盡一份力。

    在退朝之後,朱由校在御房召見了孫承宗,同召的還有米柱和三大閣臣,五大尚,加上都察院的袁應泰、大理寺的聶正,朝廷中實職在握的大臣們,全部雲集於此。

    朱由校再次向孫承宗請教新稅法的事。

    孫承宗指出,大明稅法源於唐代兩稅法,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雜泛差役,其中以里甲為主幹,以戶為基本單位,戶又按丁糧多寡分為三等九則,作為編征差徭的依據。

    丁指十六至六十歲的合齡男丁,糧指田賦,糧之多寡取決於地畝,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畝稅,這種徭役制的實行,以自耕農小土地所有制廣泛存在及地權相對穩定為條件。

    但隨着時間的變遷,尤其是到了明朝後期,國朝初所制定的徭役賦稅制度已然被破壞殆盡。

    隨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土地日益資本化,土地兼併也逐漸加劇,地主豪強,勾結官府,強佔農民的土地,並運用一切可行的手段來逃避相應的賦稅。加上近百年來,宦官掌權,操縱朝政,賣官鬻爵和貪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為了迎合愛財的宦官,各地官員拼命搜刮民脂民膏。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侵蝕了稅基,造成了國家賦稅急劇減少。

    其次,朝廷開支逐步加大,財政十分困難。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額開支,國家機構中繁冗官員的俸祿,用於抵禦建奴和蒙古諸部的龐大軍費支出等,使得財政入不敷出。

    再次,商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商交易貨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央集權體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農民棄農從商,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經濟向前邁進,而商經濟的繁榮帶動了白銀貨幣的流通,更多的人加入從商行列,商稅比例日重。

    但萬曆十年以後,商稅逐漸減少,因為幾乎所有



  
英聯邦推薦:  最年輕的好萊塢大亨  明末之新帝國  美娛1992  重生好萊塢之金牌製作人  
隨機推薦:  這個主角明明很強卻異常謹慎  負鼎  蓋世雙諧  太荒吞天訣  阿拉德的不正經救世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明末之偉大舵手"
360搜"明末之偉大舵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