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後,皇甫申便起了話頭,說起今日下午交流會上爭吵的議題。
沈清猗的母家是湖州一等一的杏林世家,外祖和四個舅舅均是名醫,外祖、大舅更是響譽江東,這次都受邀出席了全國醫藥學交流會,一家出兩位全國性的名醫,這在百年杏林世家中也不多見,可見湖州皇甫家確是底蘊深厚。
皇甫家約沈清猗相見,既是親戚敘話,也是關心交流會上的議題。
太醫署提出要建立微觀醫學和新藥學。
微觀醫學倒罷了,反正是主流醫道的一個補充,但那分子藥學卻是令人犯狐疑。
這個「分子」當然不是算學上的分子,而是物質分子,元素分子,這是物理化學術語——但這跟本草藥學有甚關係?切成粒子還是打成粉末分子,只是形態變化,本草藥性不會絲毫改變……那這是什麼新藥學呢?
便有年長的醫者想到了端底,臉色立時就變了。
那是一種激烈的反對神色。
時隔多年,太醫署竟然又提出化合藥?!
什麼分子藥學,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改了個名稱,還不就是化學合成藥物?
這不行!絕對不行!
幾十位六七十歲的醫者都發出了抗議。
因他們的抗議,其他醫者和藥師也都聽明白了怎麼回事。
那是在三十年前,太醫署提出了化學合成藥的概念和方向,但是遭到主流醫道的強烈反對,沒能形成課題。
大唐的主流醫道和其他傳統醫道,所用的藥物都是本草藥,包括植物、動物,還有礦物,都屬於本草藥,又稱為原生藥,因為是自然生長而成藥。而化合藥是非原生藥,不是動植物這樣的生命物質,也不是自然生成的礦物質,而是從動植物和礦物中提取元素分子,再用化合聚物的方式合成,屬於人造藥——大唐的醫家和藥家們認為這違背了「道乎自然」的法則。還涉及到個別部族醫道對自然之神的信仰:藥是自然的恩賜,人力無中生有的造藥,就是對神的領域的侵犯。
所以太醫署這議題就遭到了主流醫道和非主流醫道,還有本草藥師的一致反對,總之人人喊打,形成了明面上強大的阻力。
但即使遭到這樣大的阻力,只要太醫署有決心,也是可以悄悄研究下去的。
可是最大的阻力不是這些明面上的阻力,而是道門。
道門為什麼反對?
原因很現實,污染。
製造化合藥,廢氣、廢水、廢渣是三大污染,成分複雜,污染危害嚴重,淨化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旦大規模生產,對空氣、水和土質的危害都很大。對空氣損害就是直接影響元氣,而危害水和土質,就是危害綠色植被的生長和純淨,這是本世界生成元氣的主體,怎麼能不重要?
事實上,有人類活動就對天地元氣有破壞,但這是避免不了的,只能儘量用科技和術法的淨化手段,儘量減少對天地元氣的破壞。像本草藥的炮製工段也是有污染的,但這污染遠遠比化合藥小。何況,化合藥物也沒上升到國計民生的程度必須得生產,這只是現有本草藥學的一種補充,補充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除非太醫署能用純科技力量解決污染問題,別想着靠法陣,大耗元氣的法陣道門是不願意多用的,能少用就少用。
不只道門反對,劍閣梵音寺天策書院都反對。
四大宗門都佔全了,有這樣大的阻力,太醫署哪還敢研究下去?
何況太醫署內的反對者就多,各個醫道世家的勢力少有支持化合藥物的,畢竟都是繼承本草醫藥學,轉變思想是不容易的,除非有極大的利益;但有道門施加壓力,就算製造化合藥有巨大利益,也沒哪家敢上啊?——凡是不妥協的,都是被滅的結局。
沈清猗一早就知道,道門不是那麼仁慈。
道門的確重生,一切道都是求「生」,但求的是長生,不是普通百姓的生。
凡與道門的長生大道相悖的,都會被道門無情的掐滅。
在道門待得越久沈清猗越清楚,有多少「無益」、「用處不大」的成果被鎖在藥殿的石櫃中,不見天日……就像這牛痘,二十五年前師尊就留下了筆札,難道藥殿真是近期才完全研究成功?不過是留着……等待最好的時機。而她就是這個時機。再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