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戰報時,何嘗不是難以置信繼而懷疑戰報的真實性。雖然他素有沉靜之能,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感。
歷陽起兵至今便長驅直入,未遇一敗,幾乎已經樹立起戰無不勝的形象。然而在這樣一個態勢下,卻遭到迎頭痛擊,慘敗如此。而戰勝那些歷陽百戰悍卒的,竟然僅僅只是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並一群素來被人看輕的吳中士卒!這樣的事情,讓人如何能輕易置信!
「大業方杜道暉杜參軍正在行台,等待護軍召見問詢。」
聽到褚季野的回答,庾懌便持着那戰報匆匆往外行,待見到褚季野還神色尷尬站在遠處,這才發現自己衣裝實在有礙觀瞻,不免啞然失笑,連連擺手道:「大喜忘形,大喜忘形,實在讓季野見笑了。」
他本就不是什麼修養深厚的名士,也並不強求在人前保持什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靜氣。今次執掌行台也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為合家性命計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察覺到失態後便洒然一笑,匆匆行回房中穿上木屐,披着一件氅衣便又疾步行出去見杜赫。
當由杜赫口中聽到詳細的戰鬥過程,庾懌才終於確信手中這一份戰報確確實實是真的。而且杜赫只是先行一步回京口報捷,稍後大業關負責押運繳獲並斬首的隊伍就會到達。
哪怕沒有親眼所見,但光聽杜赫的描述,庾懌閉目略一思忖,也知這一場戰鬥得勝的不容易。他已經興奮得坐不住,站起來繞着座席徘徊,口中不斷喃喃道:「維周,哈!這郎君真是、真是慣會給人驚喜!哈哈,少年假節,首戰大捷,沈士居這是積幾世福蔭,竟然生此麟兒!」
此時在庾懌心目中,對沈哲子如何聲譽都不為過,早先京畿陷落,便多虧得沈哲子敏察將皇太后和琅琊王搶救出都,才能在京口建起行台。如今更是一戰擊潰叛軍東路,解決了京口周邊的兵事威脅。
歷陽兵少人所共知,遭受這一次損失後,哪怕仍不放棄京口方向,也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調度安排,才能再抽調出足夠的人手來東進。可是如今各方早已達成舉兵討逆的共識,豈會再給他從容佈置的機會!
杜赫與褚季野在席中對望一眼,各自都是喜形於色。他們如今屁股已經牢牢坐在了沈家這一方,即便早先諸多運籌搶佔了一個優勢,但終究需要有相匹配的實力和戰績才能將這份優勢鞏固下來。
大業關之捷可謂破冰之戰,不只讓人認識到歷陽叛軍並非強大得不可戰勝,更能對其他各方形成督促。小兒輩都能輕鬆破賊,那些所謂的國之干城、百戰宿將又有什麼理由避戰!
良久之後,庾懌激動的心情才稍有平復,繼而又坐回原位沉聲道:「維周得此大捷,接下來還有什麼計劃?無論人力物力,行台統統滿足!」
杜赫聞言後笑道:「小沈使君命職下稟告護軍,張健雖破,我軍亦受創不輕,眼下並不宜貿然向京畿挺進。因而接下來會退至大業關修整旬日,待到西軍挺進之後,使君將率部直趨曲阿,尚需行台提供輜重輸送。」
「勝而不驕,穩重老成,維周器具已成啊!」
庾懌聞言後亦連連頷首,激動的心情稍稍冷卻下來。這一場大捷雖然意義重大,但擺在具體的戰局中,仍然只是一場局部的戰鬥,雖然讓歷陽叛軍有所被動,但並不能說完全喪失優勢。譬如眼下仍是危急的宣城戰場,韓晃部已經掃蕩宣城大半地域,只剩下桓彝在廣德苦苦支撐。一旦廣德城破,吳中將直接暴露在叛軍刀鋒之下,實在不容鬆懈。
又過一日,大業關獻俘部隊到達京口。這一場大捷,飛快的傳遍大江南北!
這一天,京口幾乎全城出動,運河兩岸放眼望去儘是烏壓壓人群。原本停留在江面的舟船盡數被轉到別處,獻俘大船破開微波蕩漾的江面,在萬眾矚目當中緩緩駛向行台。仍然是甲衣森寒的東揚軍,只是較之離去時,甲衣不再光鮮,壯士亦多被創傷,可是換來的卻是整整一船的首級,還有眾多神情灰敗不堪的俘虜!
徐茂作為此戰先鋒沖陣戰將,如今擔任獻俘主使,當大船徐徐停靠在岸時,早已經在岸上等候多時的庾懌等行台重臣們肅然上前施禮,大船上徐茂以降亦以軍禮回之。繼而兩岸便爆發出山呼海嘯一般的喝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