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中,這件事也沒有激起太大的波瀾。而後諸將便劃分駐地防區,各自忙於整軍操練。
軍旅生活,確是繁忙且枯燥。每天睜開眼,便有大量事務等着處理。訓練軍士,配發械用自不必言。至於營建方面,雖然眼下主要任務還是興修水利,保障後勤水道的通暢,但是屯墾事宜也不容鬆懈。
今冬前後,與淮南必有一戰,規模大小暫時還不能確定,但這已經是一個共識。而如今盛夏已過,即便全力燒荒屯墾,年前也不必有所期待。所以沈哲子只是沿河劃分出一些屯墾區域,燒荒之後搶種一波麥菽等耐寒短收作物,且先活田,也能讓人暫安於土。
除此之外,梁郡所在雖然乃是久戰廢土,但也並不意味着就毫無價值可言。短期可見的,漫山遍野荒草竹木,難民賴以活命的野果草籽以及魚蝦禽獸,如果大規模收集囤用,也能暫解給用之急。還有礦藏土產,雖然難收短效,但也都是值得長利開發的產業。
過了一個多月,吳中鄉土又有數百人而來。這些人都是鄉中術堂培養出來的技術人才,他們的到來,讓許多計劃都得以付諸現實。壯丁們要承擔開掘修埭的任務,婦孺也都被組織起來打草作氈、捕魚曬脯,諸多所得開始源源不斷的入庫。
有了這些人才的組織和記錄,吳中那種合作社集中勞作、按勞分配的模式得以搭建起來,不再是此前那種單純的驅使役用,不過還是略有不同。
對於梁郡塗中這裏,沈哲子的設想是打造成一個耕桑為輔、而以材料和半成品加工為主的生產基地。這個年代,個體生產力和技術所限,自然談不上什麼大力發展工業,但是建康和京府兩個龐大市場,維持一個塗中生產基地綽綽有餘。
沈哲子當然也明白屯墾才是根本,而且塗中的耕地基礎相當不錯,一旦開發出來較之吳中甚至還要勝出幾分。但問題是,此境乏人可用。
因為不穩定的外部環境,讓人沒有長居於此、久作屯墾的信心。哪怕直接打出均田授田的口號,這久戰之亂土也實在乏甚吸引力。墾荒種田又非旬月之功,一年到頭苦累無比,收成之際卻有強兵掠境,他們逃是不逃?
而且未來必然是戰事頻頻,甲士屯田幾無可操作的空間,也非短時間內能夠見效的投入。
加工產業則不同,不必將人困鎖於土地,一旦危險來臨,人、物都可以快速轉移,將損失降低到最少。而且塗中水網勾連大江,無論往京府還是往建康去,都極為便捷。
這兩地發展越興旺,周邊人工、用地等等成本就會越高,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塗中也是一個極好的備選。而且此境因為缺乏開發,自然資源極為充沛,只要有了人,就能源源不斷的有產出。
問題到這一步,便又落入一個邏輯死扣,乏人可用。要從江東大舉徵發流人過江,費時費力且效果難料,而且沒有台中的支持,也不可能做得到。
歷史上庾家兄弟倒是做的很帶勁,庾冰於內執政,庾翼在外掌兵,普發江東豪宗家奴為兵。結果在軍事上也沒能有什麼大的進展,反倒激起怨氣無數,後來桓溫輕鬆誅殺諸庾,與此也有關係。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維持梁郡眼下的人力規模,已經讓沈哲子略有捉襟見肘之感,很難再有大的進望。
當然這問題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近在咫尺的徐州廣陵,軍頭林立,各擁部曲蔭戶,少則幾百戶,多則千數家。比如投靠沈哲子而來的曹納,便是廣陵附近勢力不小的一個軍頭,整個家族坐擁數座塢壁,掌握人丁萬餘。
如果能夠說動那些軍頭們,將在廣陵周遭虛置的人力轉移投入到塗中來,那麼短期之內塗中人氣便能得到極大的恢復。
但這樣一來,則無異於把郗鑒給得罪狠了。要知道在當下而言,人口可是比土地更為重要的資源,雖然那些人口也不屬於郗鑒,但沈哲子如果敢忽略郗鑒的態度問題,那真是逼着郗鑒翻臉。
關於徐州方便,沈哲子涉入不深,了解自然也就難稱深刻。但是就連曹納這樣在徐州立足經年的軍頭豪帥,一俟把握住機會便抓緊時間改換門庭,另謀出路,可以想見這段時期內,徐州內部軍頭們之間的爭鬥也真是激烈到了一定的程度。
所以沈哲子覺得,有選擇性的吸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