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黃河水道,平緩遼闊,所以在水面上有多達五六個河洲據點。但是由於淮南水軍主力在滎陽河段被拖延了兩天的時間,這些河洲俱為敵軍所佔據,獲得了極為重要的補給點,所以淮南軍在稍後的較量中,完全處於弱勢中。
河洲補給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糧草、物用的補充,敵軍甚至可以在中途中返航增添,但是淮南軍卻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只能返航才能得到補充。
所以在延津望下這一段水程中,淮南軍所能依靠的僅僅只是一股銳氣。在長達百數里的戰線中,幾乎完全沒有補給點。甚至就連酸棗,在失去河洲制勝之地後,都只能提供休養,而無法提供物用補充。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淮南水軍幾次衝擊,都是為了獲得水道的制勝之地,主要的重點便是對於幾座河洲的爭奪。
淮南軍由於此前的鋪墊,在最開始便佔據了優勢,接連攻破三座河洲,將戰線直接推進到了延津以下。但是到了這裏,距離石堪軍隊的大本營已經很近,戰鬥難度便陡翻數倍。
比如李由之眼下所進攻的這一座河洲,位於白馬津與黎陽之間。但是距離黎陽不過十多里的水程,敵軍隨時都可以進行補充。然而淮南軍徒具舟船之堅,補給地卻放在了上百里外的延津。
這樣的距離差距,在戰術上便有太多技巧可做。李由之率領淮南將軍三千水軍,對河洲已經進行了長達將近一個晝夜的進攻,但卻始終不能接近河洲。
水戰中,遠程武器和舟船械用的優勢乃是制勝法寶。像是李由之這座長安大艦,本身便是無堅不摧的龐然大物,所攜帶的弓矢物用更是海量,但苦於完全無法靠近河洲,只能依靠小型舟船筏具的衝鋒對河洲造成有威脅的進攻。
河洲規模並不大,守軍規模也不過兩千餘眾,但卻已經頑抗了數日光景,打退淮南軍各種進攻十數次。這與戰鬥力無關,主要還是敵軍完全依託於地形的優勢,滾石利箭,屢發不窮。
這一輪的進攻被打退之後,北面距離不遠的黎陽再次有大股舟筏起航,向着河洲直衝而來。李由之自然不能坐視敵軍獲得充足的補充,驅使座船北面攔截,船上巨大的拍竿頻頻拍擊着河面,敵軍那些簡陋的舟筏,幾無一合之敵,中者無不舟覆人亡!
但是大艦能夠阻截的河面不過區區幾十丈,敵軍舟船分散在寬闊的河面上,靈活異常,稍有鬆懈,便抵達了河洲。一筐筐的箭矢、穀米被送到了河洲上,這意味着淮南軍此前十幾個時辰的苦戰都淪為徒勞無功。
在這樣的戰鬥環境中,碩大無比的大型戰艦由於本身的機動性不足,顯得笨拙緩慢。能夠阻擊敵眾的,只有那些在械用上完全不具優勢的小型舟船和筏具。但很多時候,當淮南軍悍不畏死的接近舟船繼而進行接舷戰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戰船上僅僅只是一群完全不具備戰鬥力的流民壯丁。
那些一個個戰戰兢兢,不要說披甲,甚至連基本的刀槍軍械都沒有。一旦被淮南軍阻截住,完全只是發乎本能的應激反應,或是一擁而上,或是跳河逃命。
這完全就是無賴的打法,欺負淮南軍人用不足,用一群烏合之眾,加上一批造價低廉的舟筏,用人命將淮南軍精銳水軍阻截在黎陽以西,不能完全投入於滑台、白馬津這樣的要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