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耶律安端為西路軍統帥,無不牽制河東鎮的意思,沒有耶律安端的牽制,耶律德光的鐵騎不可能這麼順利地就打到了黃河邊上。
也因為此,無論是無論是後唐的皇帝,還是如今大晉的皇帝,都是將最忠心的大將安排在河東。
只可惜,臣子的忠與奸,並非從幾句話中能看得出來的。白居易說得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注7)
鑑別臣子的忠奸,永遠是擺在帝王面前一道無解的難題,
時移世易,有些人當初可能很忠心,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改變,會變得不那麼忠心,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很多被稱為忠臣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沒有背叛的本錢和時機。世上真正的忠貞之士又有幾個?一旦他們有了本錢,有了適當的時機,那麼野心就會隨之而來,在加上一點膽量,也許整個歷史都會被改寫。
比如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不就是這樣麼?
雄心與野心的區別有時候只是成功與否,成功了,那就是雄心壯志,失敗了那就是狼子野心。書寫在紙上的歷史就是這般勢利,因為不勢利的書寫者的頭顱早已經被割下來掛在了城門口,他們書寫的歷史也化作了灰燼隨風飄散在空中。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勸諫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簡直是歷朝歷代中出現得最多而又最空洞的話,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如何分辨?恐怕也只有等到那人蓋棺定論後才勉強有個結論吧!可是,一個故去的人的忠與奸還重要嗎?
所以,李嗣源選擇了他的女婿石敬瑭作為河東節度使,選擇了他的乾兒子李從珂作為屏護京師洛陽安全的鳳陽節度使。一個是他的女婿,一個是他的乾兒子,那他親兒子李從厚的江山應該穩如泰山了吧!
很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預想的那麼美妙,正是這兩人,一個宰了他的親兒子,奪走了後唐的皇位,一個又殺了那個宰他親兒子的乾兒子,直截了當地終結了後唐的傳承。
作為李嗣源女婿的石敬瑭,顯然不那麼看中血緣的關聯,更看中臣子的忠心與能力,而且,劉知遠還是他妹婿,於是,河東節度使的高位就落到了劉知遠的手中。
無論代州還是忻州,都屬太原府管轄下,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他不得不來,況且忻州是太原的門戶,他也不能不救。
忻州是他不能不解的結,耶律安端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對手。
在來的路上,瘋和尚、白福通等人已經把所知的情況告訴了李風雲,加上現在看到的,李風雲想得很明白。
耶律安端的存在,對劉知遠如此,對他李風雲其實也是如此,不將耶律安端打跑,劉知遠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鎮州城,所以,對於李風雲來說,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打敗趕走耶律安端。
注1:大內惕隱:遼代官名,掌管大惕隱司,類似宗正。耶律阿保機設立的一個新官職「惕隱」。它的職務是管理迭剌部貴族的政教,即調節貴族集團的內部事務,以便確保他們對阿保機的服從。有「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說法。
注2:神冊三年:即公元918年。
注3:晉王:當時的晉王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與石敬瑭的後晉沒有干係。李克用與李存勖父子一直都沒有承認後梁正統,與後粱分庭抗禮。
注4:天顯元年:即公元926年。
注5:唐昭宗乾寧二年:即公元895年。
注6: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
注7:取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