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上這個訂單,是他奏摺一手推動,那麼他就必須負責這件事情全部過程,還有訂單的完成。
這也是一個反制的措施,既然是曹劌報上來的,他就必須要負責一切。
曹劌對於此,並不在意,他是知道整個鐵匠作坊的生產能力,還有其中的產品的一些質量上面的問題,對於此,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唯一有疑惑的是,這個產量能不能持續下去?
這已經不是之前他所想像的,每年五六千萬斤,單純是大名府本身,就可能會有七八千萬,加上朝堂現在的計算出的數字,起碼也在2.5億以上,這樣加起來,總數可能突破3億,甚至更多的前提下,他必須要清楚的知道,才能夠做出決定。
一年3億斤,等於每天百萬斤,這個數字,對於一般的鐵匠鋪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一些大一點的,每天千斤已經是非常可怕了,之前鐵匠作坊用了2天的時間,就完成了300萬斤的訂單,並且質量很好,可是那中間有多少是短時間完成的,有多少是之前累積的,這一點他不知道。
作為宰撫,不謀其勝先謀其敗,在考慮任何問題的前提下,都需要考慮到敗了如何,如果不考慮這一點的話,萬一,出現了最壞的結果,他要如何的應對。
作為趙昕,他或許不會明白曹劌隱晦的意思,可是作為趙信,他當然明白,很多為政者,要讀史,為什麼,以史鑑人,一些陰謀詭計,甚至是一些魑魅魍魎,都可以從歷史之中找到痕跡,作為研究歷史的博士生,趙信更是知道,他也清楚,如何打消他顧慮。
說白了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證明,他可以輕鬆的解決。
趙信對於曹劌疑問,並沒有多說什麼,拿出了一個表格的,表格上有一些基礎的數據,因為的接下了大名府的鐵料訂單,為了保證最初的300萬斤,全部到位,他做出了調整,每天只用了30左右的生產力,放在成品上面,剩下的,全在鐵料上面。
鐵匠作坊,已經不是最初的時候,拍腦袋的結果了,他產生了可怕的作用,已經有了後世工業化工廠的態勢了。
經過了半個多月的磨合和調整,目前,一共有3000組左右的鐵匠,7成也就是2100組,他們分成了兩班,一天最少10個時辰的生產鐵料,平均每一組每天可以生產1800斤左右。
供給大名府的,只用2天就生產完成了,滿負荷生產的話,一天接近400萬斤的鐵,也就是說,就目前樞密院下達的1500萬斤的鐵,4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生產。
400萬斤?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平均每天100萬斤的數字,這代表着什麼,代表着巨大的餘量,有這個餘量打底,任何風險都能夠應對,哪怕不可抗力,影響了三個月,甚至是4個月的時間,也不可能影響全年的訂單。
曹劌大聲的說道:「太好了,儘可能快的生產出來,我會安排船運的!」
包括仁宗在內,三司,東西府認可的東西,可以說法理性已經非常強了的,可是如果能夠儘快的完成,也代表着巨大的實力,未來的訂單,一定會源源不斷的而來。
這中間有一個變數,一方面產量的問題,能不能儘可能的保證整個產量,另外一個,就是運輸的問題,運費如果更高的話,那就不太好了。
鐵料是大宗商品,依託着運河的便利條件,不可能用陸運的,沉重的鐵料,用陸運的話,會讓成本激增到難以承受的程度。
可是北宋有發達的水運和京杭大運河,或許大型的船舶,無法通行整個京杭大運河和聯通的五大水系,可是在其中的,大名府到的汴梁這一塊,是絕對沒問題的。
作為四京之中,聯絡最緊密,也是最重要的兩個,這兩處聯絡非常緊密,幾乎每年,都有專人清理河道,這裏最大可以開行800料的沙船。
800料,也就是280噸左右,裝鐵料,可能裝不了那麼多,最少也在250噸以上,這代表着一艘船,最少是50萬斤,1500萬斤的鐵料,30艘船就可以運的下來。
不過這麼多的船,要調動,需要時間,大船的利用率不太高,往往是在漕運最巔峰的時刻才能夠調用,或者是一些軍方和民用的大宗商品,偏偏,曹劌管轄的範圍之中,
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