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的讓步,但卻耍了個花招,那便是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補充條款里加了這麼一條:「若東亞地區爆發戰事,蘇聯海軍可以重新使用大~~!~~連、旅~~!~~順兩個不凍港,『中長鐵路』也必須無償向蘇聯放開使用權,以便保障蘇聯海軍的補給!」
當時的中國剛剛成立,外交經驗極其匱乏,再加上國內戰爭已經結束,日本被美國像小媳婦一樣壓得服服帖帖,怎麼看怎麼不像有戰爭爆發的樣子,所以也就沒想太多,便在補充條約上簽了字。
結果中蘇兩國這邊剛簽訂盟約,斯大林便一封電報發往朝鮮,同意朝鮮政府1949年下半年開始的統一計劃,與此同時駐遠東蘇軍開始對朝鮮軍隊提供全方位的軍事援助,短短几個月時間,朝鮮軍隊便成為東亞地區屈指可數的強軍,並於1950年6月發動統一戰爭,隨後美軍介入,兵臨鴨綠江,中國在國土遭受威脅的情況下被迫出兵朝鮮。
至此,東亞地區戰火已然燒紅的半邊天,蘇軍也借着補充條款的規定繼續佔據旅~~!~~順港,至於「中長鐵路」的使用權也想蘇聯敞開,加之中國在朝鮮拖住美軍,減輕蘇聯在歐洲方向的壓力,促使蘇聯在這一期間獲益頗豐。
柏毅前世的時候這些秘辛隨着蘇聯解體公佈於世,因此柏毅才得以了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蘇聯各項政策的邏輯與意圖,說穿了無非是對中國的堤防與不信任,朝鮮戰爭後期以貸款形式有償的蘇聯二戰時期老舊武器裝備、以經濟補償方式對中國的援助建設等等,都是這一邏輯的體現。
相較於此,將好好的德系機械和武器裝備拆成真正的廢鐵送過來便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蘇聯要的是聽話的中國,而不是一個強大的中國!
&以我們從蘇聯出發前,出訪莫斯科的總後首長見了貝利亞,這才讓局面不至於壞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而這也不是什麼後手,沒辦法,誰讓斯大林老了,而貝利亞的野心卻膨脹到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