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狡猾和足智多謀。
他擁有十萬軍隊,卻不參加會盟,去打擊董卓,解救皇帝陛下,可見他野心不小。
原來豫州有韓馥、袁紹和曹操三股實力,在董卓軍事的壓迫下團結起來進行抗爭,沒有人敢對他動手。
現在局勢發生變化,公孫瓚、袁紹和曹操的關係穩定下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誰都奈何不得誰。
而董卓減少了兗州的駐軍,使得豫州沒有了強大的外部壓力,豫州各勢力可以放心的內鬥了。
此時,若是豫州其他三股勢力聯合對他動手,他則無法同時應對三個方向的進攻。
為了謀求自保,他必須尋求突破;為了長遠的計劃,他也必須有所行動。
劉寵看的非常長遠,此時未成年的皇帝成為董卓的傀儡,董卓把持朝廷,號令天下;而天下大亂,各軍閥在穩定之後必然不會繼續聽從朝廷號令,最終的結局便是另立新君。
而他劉寵是漢明帝劉莊的玄孫,根正苗紅,是新君的最理想人選,當務之急是要迅速提高他在朝廷的知名度,提高在諸位軍閥心目中的地位。
經過深思熟慮和充分的準備,初平二年五月,劉寵屯兵陳國陽夏城,對外宣佈,陳國忠於朝廷,不參與軍閥混戰,為求保護轄區百姓免遭戰火屠戮,他自任輔漢大將軍,保境安民。
陽夏是中原名城,兵家相爭之地,夏王太康遷都於此,故稱陽夏;其死後又葬在此地,人們因之又稱陽夏為太康。
劉寵駐紮陽夏城,有深意,有暗示。
他考慮的很全面,劉寵認為,他為輔漢大將軍,是忠於朝廷的,以董卓為首的朝廷必然不會進攻他,否則,他們便是反漢;而暫時歸於朝廷一派系的牛輔、成廉等人以及公孫瓚,也絕不干貿然進攻陳國;袁紹和曹操,為了聲望和名譽,也絕不會對他發動戰爭。
此舉一出,天下震驚,確實如劉寵所想,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若是在和平年底,此舉乃是造反,現在天下大亂,沒有勢力計較他的舉動,連朝廷都保持了沉默。
此舉對袁紹和公孫瓚的影響不大,只要他不參與軍閥戰爭便可,這樣的話,他們可以集中軍隊,重點防禦對方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