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軍自入山東以來,先破楊安兒,再敗李全,又擊破劉二祖,功績不俗,壓了黃鶴袖軍一頭。
郭仲元也因此被稱為「郭大相公」,郭阿鄰則只能屈居「郭小相公」。
現在,郭阿鄰的黃鶴軍將要參加攻打郝定的作戰,立功是肯定的;郭仲元如果不拿出些功績,反倒被紅巾軍和李全所擊敗,兩軍或者兩人的地位和名聲,恐怕就要相易而稱了。
郭仲元作出這樣的抉擇,恐怕連孟九成也沒有想到,他還希望李全能夠牽制花帽軍呢!
得到霍儀所部的消息,也知道淄州金軍退回,孟九成留下一部人馬守衛萊蕪,又讓閻通前去協助王敏,以確保後顧無憂。
隨後,孟九成率步騎炮混合大軍六千西進,與霍儀合攻泰安。
兩家大軍兩日後在泰安城下會合,總兵力超過了三萬。
雖然霍儀的組織能力很強,但他與劉二祖的領導方式,以及所部義軍的組成方式,並沒有大的改變。
石矽、時青、夏全等孟九成所不喜的義軍首領又是投附到霍儀手下,彭義斌則儼然成為霍儀之下的第二號人物。
儘管霍儀算是繼承了泰安紅襖軍,人馬又壯大起來。但孟九成卻還是歷來的態度,對這種組織模式不加讚賞。
寧遇神對手,不要豬隊友。
在劉二祖被金軍擊敗時,已經顯示出了這種模式的弊端。
勝時一擁而上,敗時四散奔逃,甚至是傷亡稍大,都在可能避戰,而讓你背後挨上一刀。
如果是象紅巾軍這樣的團體,則根本不存在保存實力的問題。因為,將領們關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以便得到戰功嘉獎,或者是不受到戰敗的責罰。
但那個時代,或者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內,人多勢眾都是很多人衡量實力的標準。
孟九成雖然也一直以優勢兵力作戰,但也注重訓練,注重軍隊的武器裝備,注重後勤的保障,以及軍屬的待遇等等。
而其他義軍則差了一大截,身體壯實、手中有武器,便是兵了。這樣組成的部隊稱之為烏合之眾,也並不為分。
更為致命的是義軍首領的素質,並不以為自己的部隊是烏合之眾。有了幾千或上萬人馬便傲狂起來,動輒攻州掠縣,與金軍列陣而戰,甚至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按孟九成的話,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憑金軍的戰力,放下鋤頭、拿起刀槍的農民如何能正面迎戰?
你正面打不過,就鑽山入林啊,就靈活躲避呀!金軍的兵力不足,你就讓他占州占縣,等其兵力分散時,再趁機聚集,個個擊破呀!
哪怕你沒有紅巾軍那般的攻堅破城的武器裝備,可要是用這種打法,也足夠金軍疲於奔命了。
儘管有着種種腹誹和不滿,孟九成還是親率部隊按期趕到了泰安城下,與霍儀、彭義斌等義軍首領會面。
不知不覺,紅巾軍已經成了山東最具實力的義軍。據有山東東路大部之地,兵精糧足,屢戰屢勝。
所以,儘管孟九成年輕得過分,也一直很低調,並沒有什麼跋扈之行,霍儀等人卻也不敢輕看。
需要決定價值,這是不變的真理。
此次邀請紅巾軍參戰,霍儀等人便是要倚仗紅巾軍的攻堅能力,重新奪回老根據地泰安這一帶的州縣。
所以,孟九成剛至泰安城下,霍儀便擺酒招待,其他義軍首領也叫來相陪。
紅巾軍雖然出動得晚,孟九成也是最後趕到的,但卻是攻下萊蕪,又北拒淄州金軍。算起來,這速度已經出乎霍儀等人的預計了。
「萊蕪守軍棄城而逃,我軍佔領倒沒太費力。」孟九成對霍儀的誇讚表示着謙遜,「淄州金軍嘛,不想付出太大傷亡,聞萊蕪被破,便知機而退,也沒有經過什麼苦戰。」
彭義斌與孟九成幾次聯合作戰,是關係最好的,也了解一些孟九成的脾氣稟性,便笑道:「孟帥謙虛了。換成哪支義軍,恐怕完成這樣的任務,也是很困難的。此番攻掠泰安,還是要多多倚仗貴軍的神威啊!」
孟九成笑了笑,說道:「彭兄說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