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李華勇有點赫然。
「幾個月!才幾個月?」
聽了李華勇的話,從陸於泉到夏明煥,再從林蔚到大老楊,沒一個人能保持淡定了。就幾個月時間?他就能那麼成熟老練?他就能什麼都懂?
而在這其中,最不堪的可能就算是林蔚「林總監」了。因為她想起這個傢伙下午對自己的忽悠。一位參加工作才幾個月的高中生?他就能把自己這位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系畢業的高材生忽悠住?-----在這一刻,林蔚的情緒突然變得低落,因為她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這一刻的她覺得自己特別笨,特別沒用。
當然,這時候的她,也對李華勇更加好奇。
「我雖然到華夏建總才幾個月時間,不過。。。工地上的根叔大家都有印象吧?他是我舅,我親舅,他是我鄉里手藝最好的木匠師傅,我很早就跟他在工地上干一些零活了。因此說入行的話,應該也算是有好幾年了吧。」
提到根叔,大家還真有一點印象,甚至連陸於泉都對這個人有點印象。現在李華勇手底下管着100多號人。據說根據管理學的一個原理,一個人最多能管7到8個人,再多了就會出現管理混亂。應該說這話還是有點道理。
比如像李華勇現在這樣,手底下這麼多工人,很多人的名字他都還叫不齊,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果讓李華勇垂直管理到每個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那當然是建立中間管理層,進行分級管理。中間管理層怎麼建立?剛穿越不久的李華勇一無人脈,二無資歷,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那當然就是:任人唯親。
最先依重自己最親近的人,其次優先考慮「李家坳」出身的人,然後是「鵬城世貿」那邊帶過來的人,最後才考慮鑽機隊下來的那些工人。李華勇就是用這種方法建立自己的管理團隊,從而對100多號工人進行管理。
這也許不是什麼先進的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很初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原始管理方法卻是最自然,也算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種管理方法。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包工頭,都是用這種方法起步的。
所謂存在就是合理,不是嗎?
李華勇現在能把100多號工人管理得井井有條,除了他個人的能力外,說實話他的兩位最重要助手,也就是舅舅根叔和表哥柱子幫了他很大的忙,他們兩位現在儼然就是李華勇的左膀右臂。因此當李華勇提到根叔,在場除了林蔚以外,其他都對這個人有所印象。
當然,現在大家關心的並不是根叔,而是都在關注李華勇本人。震驚過後陸於泉開口道:
「李生,能冒昧問一句嗎?我看你水平這麼高,知識面也這麼廣,你的這些東西都是從哪學來的呢?」
李華勇沖老陸一笑,為了不讓自己顯得那麼「妖孽」,李華勇對這個問題可是早有準備:
「陸總您別那麼客氣,您以後啊,也別叫我李生李生的了,不見外的話,你稱呼我一聲小李就行。您誇我水平高,那可真是過獎了,我會的這點東西呀,其實都是進入華夏建總以後,從公司內部看到的一些書裏面學來的。」
「什麼書?」
這次問話的變成了林蔚林總監,從她的表情看來,她明顯不信李華勇的話。
因為她實在想不出,國內還能有什麼建築類的書籍,能讓一位高中生只學習幾個月的情況下就能。。。就能讓自己吃癟。
「難道你看的還是什麼武林秘籍呀?」林蔚暗自瞥了一下嘴。
「我看的其實是一套教材呀,是公司內部技校用的一套教材,對了。。。」李華勇把目光轉向大老楊:「。。。我記着壓在楊工枕頭底下就有一本。。。對對,我說的就是那一套。」
原來是那套書啊,可能除了兩位香江人不明所以,華夏建總幾位都露出瞭然神色。
李華勇說的那套書,是我國50年代就已經出版的一套普及型建築業工具書。書名都是「如何當好一位施工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測量工」之類的。書的內容非常淺顯,講述的是建築施工最基本的知識。不過這套叢書涵蓋面非常廣,內容非常全面,並且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體現了我們國家老一輩建築人的功底。後世國內建築業所謂「施
第二五章 裝逼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