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擔憂說出來供大家參考而已,他們其實並不是真的反對在這個地方建鹽場,尤其是看到諸葛亮等主管軍事的閣臣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們自然也心裏有數了。
於是,內閣通過了決議,決定在這裏建立大型鹽場,按照工作組考察回來的情報估算,光是這個地區產出的食鹽,就可以供應全國百姓使用,算是徹底解決用鹽問題了。
等這裏的鹽場建成之後,相信國內的鹽價會大降,使得人人都能吃得起鹽。到時候全國鹽場產出的鹽,不但足夠供應大漢的百姓使用,估計還有數量不菲的食鹽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去賺點外匯。當然,鹽由國家專賣這一基本國策是不會動搖的,這一點幾乎在任何朝代都一樣。
一直躲在一邊旁聽沒出聲的劉厚在內閣做出表決後,終於開腔了。劉厚參加內閣會議就是這樣,一般情況下他並不會幹涉閣臣們開會,只有當他有好的建議,或者看到閣臣們得出明顯謬誤的結論時,才會跳出來橫加干預。
別看着幾位閣臣都是聰明人,但是有時候也會誤入歧途的,因為時代的局限性、知識面的局限性等,他們的決策有時候並不科學。而劉厚畢竟在二十一世紀受過較為全面的科學文化教育,高深的理論不懂,但是有些時候的確可以對一些不科學的事情進行辨別的。
這次他之所以開腔插話,並不是因為幾位閣臣選擇的這個地方建鹽場不科學,相反,他也覺得這個地方選得不錯,他開口說話是因為剛才聽考察團介紹,選擇建鹽場的地點是泥質海灘,於是他想起了一事,想給大家一個建議。
第十五章 建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