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孫最興奮,他這麼大的孩子是正愛熱鬧的時候,第一個連蹦帶跳地衝過去。
仙人渡是一條大河,河兩岸都是高峰峻岭。
自從有神仙降世的傳說以來,西山絕大部分被雲霧籠罩,來往的行人甚至連看見山路都看不見。
兩年前,周遭郡縣大旱,左近的村落還好,到底尚且算得上繁華,村村水井不少,但西山腳下的無名村卻是受災慘重,神仙憐憫世人,便現身驅散了濃霧,接引山腳下的山民上山,並且劃分了一塊土地給他們用。
據聞神仙親自出手,一揮手村落便起,屋舍儼然,村子變得冬暖夏涼,住起來分外舒適,不光如此,就連在此地種植的莊稼也長得格外好。
後來有神仙村的山民挑着擔子下山賣貨物,賣的五穀雜糧都比山下人食用的更香甜,品質極佳,偶爾還會有些很奇特的,傳說中的吃食,用具出現。
山民們自稱,自家的土地種出來的糧食還不算什麼,在西山上有好多仙家存在,那些仙家能種出產量高一倍的糧食,冬季也有水果蔬菜可以食用,還坐擁無數珍寶,甚至有傳聞,好像那些仙家隨便搖一搖樹,樹上就能落下金銀,隨便跺一跺腳,腳下就有仙泉噴涌。
外來人探問,山下的村民卻也說不出一二三,只能說:「仙家的金銀珠寶到沒見過,不過,偶爾有神仙村的村民下山吃飯,人家吃的鹽都是雪白雪白的精鹽,吃的糖也是雪霜糖,且絲毫不以為意,孩子們隨便吃用,想來這等貴胄人家估計都罕見的東西,他們兵不當回事,說是神仙村是神仙地,富貴的很,總不會有錯。」
正因為傳聞眾多,想登山去探一探究竟的人也就多起來,可西邊是密林,山地也陡峭,但凡想深入的,總要出事,又不知從何時起,這片名為仙人渡的渡口,還有渡口上的大橋,就成了東西分界線,從此往東,一路通暢,山好水也好,而且還有山民們居住的村落,適合遊玩,但是想往西面去所謂的真正神仙村,卻是極為艱難,無論是誰,轉一圈都狼狽而出,當然,出不來的也有不少。
沒有神仙貼,不過仙人渡的俗語,也是由此而來。
皇帝和太子一行人趕到,遠遠就看見前面一團亂,吵吵嚷嚷,向下張望,唐方特別倒霉地掛在半山腰的樹杈上,腿落在河水中,被河流衝擊盪來晃去,整個人岌岌可危。
山上一眾衙役,劉家的那些人也個個都頭破血流,看樣子是傷亡慘重。
其中一個一眼看見方若華,橫眉怒目,又似乎有些忌憚,顯然正是那個被方大公子說和此地犯沖的小子。
此時卻沒人有心情理會他的小心思,唐方還吊在下頭,岸上這些衙役急得滿頭大汗,卻你推我搡的,愣是沒人去救人。
不過也難怪他們猶豫,底下河流湍急,山崖更是陡峻,別說他們只是一些普通衙役,就是有能飛檐走壁的高手,恐怕不帶什麼工具,再帶着一個人也很難爬上來,說不定還會被連累掉下河一命嗚呼。
「這就是仙人渡?」
皇帝見了這亂七八糟的景象到是絲毫不亂,津津有味地四下打量,一邊看一邊點頭,「雖然是山地,來龍遠,去水長,朕觀之,的確是風水寶地。」
他們不遠處,大河河面上有一座鐵索橋,隨風蕩漾,看起來卻頗有威勢,橋前面是一座石碑,碑上刻着——『仙人渡』三個大字。
皇帝一邊看,一邊捋着鬍鬚,搖頭晃腦,到有些像老學究,還把自家孫子叫過來,聽他評點這些字,小皇孫卻對石碑沒興趣,反而蹲在地上看立在岸邊的那七八個大木牌。
木牌各種各樣的都有,顯然是山民自己立的,上面都寫着類似『沒有神仙貼,不過仙人渡』的話,有些還描述了過渡口的危險之處,什麼浪大船翻,什麼過索橋時會幻覺叢生,以至於落水,還有什麼福源不厚的,可能剛一挨近就被落石打下。
皇帝和太子順着小皇孫的指點,一轉頭也看見了,被唬了一跳。
倒霉催的唐方可還在下面吊着。
皇帝半開玩笑地道:「咱們可別也陷在此地,朕身為一國之君,若是鬧出事端,恐怕不好看。」
方若華卻哭笑不得,小聲和太子道:「再往西面有幾個妖怪窩,都是那種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或者特別愛惡作劇的,恐怕是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