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夜色掩蓋,一個人行走在夜色之中,仿佛穿行在挪威的森林,仿佛能穿過花房遇見姑娘……夜在他看不見的最深處涌動,他卻能感受到,以至於情不自禁想要放聲歌唱,而這時,夜就是他最忠實的聽眾,因為夜每天都如期而至,從不懈怠……
接下來的歌詞猛地遞進,幻覺也從平緩一下子變得狂暴了起來:
夜,像是成了最兇猛的烈火,能夠將風給點燃,呼嘯出紅色的火光,能夠將天上的月亮都給灼傷,然而這種可怕的景象,偏偏讓他感到痛快和歡暢,想要酣暢痛飲……
再接下來,幻覺又重新歸於平緩,他開始正視黑夜,同時正視自己:
他覺得,白天太過紛擾,而黑夜恰好是一種贖還,能讓他回歸寧靜,所以,他原本厭倦了的心不再厭倦,他開始正視自己,當風吹過牆壁吹過月的背面時,一些冥冥之中的答案散落了開來,風吹過他的淚眼,讓他有種以淚洗面般的感覺……
最後,最真實的那個答案,在最無奈的歌詞中正式顯露而出:
一個夜晚,終於散開了最後的夜色,在一種無奈中,漸漸被又一個紛擾的白天取代,風像是萬馬奔過,像是流水一樣奔流不息,不理會他的寂寞……
是的,寂寞,就是這首歌最核心的命題!
夜,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深沉的寂寞呢?
歌詞中的Lacrimosa,原為拉丁語,意思是「流淚」或「以淚洗面」,靈感來自於莫扎特的安魂曲。
顯然,這是一首非常深沉和深邃的歌曲。
在編曲方面,金竟成也已經有了想法。
他會將這首歌編曲成非常濃郁的西方歌劇交響樂和歐洲教堂唱詩班的味道,用一種西方恐怖電影式的感覺進行修飾,有舒緩,有緊張,有陰森,也有心潮澎湃。
無論是和聲還是旋律與配器,他要求前段是縹緲與朦朧的淺唱,中段是飛揚的奇妙,最後再來一下強力的重擊,遞進跟歌詞相匹配。
他要求歌曲後面引入聖樂的風格,就以Lacrimosa這個拉丁唱詞引入,然後讓教堂大管風琴莊嚴地進入,高聲部男女聲合唱寬廣地呈現,而聖潔以後,飄渺的呈示部再現,在無盡的回思中結束全曲。
如此一來,整首歌曲將會生出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抒情和宣洩就能達到極致。
當然,世上難有完美的事,也難有完美的藝術作品。
這首歌曲最大的缺陷之處,或許就在於它過於藝術化,遵循學院派、技術派和靈魂派,也就難免會顯得有些小眾,尋常大眾恐怕一時間難以喜愛。
不過沒關係,金竟成相信,總會有人喜愛的。
何況金竟成心中有一個中世紀的歐洲夢,眼下這首非常歐化的歌曲《夜》,便能幫他承載一部分此夢。
為夢而做的事情,總有美好的地方!
PS:特意在午夜寫這一章,特意多寫了兩章鋪墊才推出這首《夜》!
劉歡老師的《夜》,金竟成首張專輯的歌曲之一,這張專輯裏會有「夜的三部曲」,《夜》是第一首,大家可以猜猜另外兩首是什麼,其實前文已經有過一處暗示。
強烈推薦去聽這首《夜》,一首應該值得傳播的好歌,最好觀看劉歡老師在《中國好歌曲》總決賽的演唱現場,這是近幾年的中文歌中僅有的幾首我聽過百遍的歌曲之一。
另外,還是強調下吧,音樂是我這部小說的重點之一,如果看這部小說不去聽裏面的音樂,會少了種獨特的趣味,真正懂得看娛樂小說的書友應該能體悟到這點。我寫的涉及歌詞的段落都是精心構思的,比寫尋常段落要困難不少。細心的書友會發現,小說里每首歌的歌詞,我都是照着原版演唱流程特意寫的,有些歌曲(英文歌、韓文歌、日文歌等)翻譯成的中文歌詞,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我甚至會在翻譯方面費神,爭取寫進小說的是最好的歌詞。我這麼做,一方面是方便大家邊看邊聽邊感受,另一方面是我真心喜歡這些歌詞,覺得值得好好讀讀,最後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歌詞對故事情節有推動渲染的作用,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