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皇帝還是有大局觀的,皇帝也認為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一來是國庫並不是很充裕,支撐一場戰爭這需要很大筆的軍費開支,而現在的國庫根本支撐不住這麼龐大的軍費開銷。
二來消滅瓦剌和韃靼在戰略和經濟上沒有什麼較大的意義。
戰爭的本質說白了就是掠奪。掠奪土地,人口,財富。
自古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南下入侵中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原比草原要富有。
而中華各朝各代始終沒能徹底消滅他們的主要原因是,除了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特性外,還不具備攻略的意義。
因為草原除了草沒有其他的東西。而且這些遊牧民族就算是消滅了,他們能有什麼?
他們只有長滿草的土地,一些牛羊和為數不多的人口。
就算是因為常年掠奪積攢了一些財富,那麼那些財富比起攻略他所需要的龐大軍費,物資開支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
而且領土面積太大不是什麼好事。北部的草原和平原幅員遼闊,而且無險可守,不具備建設的價值。
而且容易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這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朱棣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力排眾議,將武將們的奏摺全部都駁回,然後冊封了瓦剌和韃靼兩個部落。
作為帝王,他要考慮的實在是太多了。
北方的胡人不能滅,但是卻也不能養着,所以這一次朱棣在冊封上刷了個小心眼,瓦剌和韃靼兩個部落的冊封水平是不均勻的,為的就是製造矛盾分化他們。
而且這些胡人還要留着,如果這些胡人們滅了,那麼大明朝才是真正的危險了。
留着的敵人的原因就是要時刻警惕他,甚至國內的矛盾達到不可平息的地步的時候,還可以用戰爭來轉化國內的矛盾。
而且如果沒有了瓦剌和韃靼的話,那麼朱允常就沒有外部的威脅了。京師重地有太行山和雄關山海關作為屏障。而朱允常那裏除了外部的長城,剩下的都是平原戈壁,根本無險可守。而且西北的戰略位置前突,更容易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攻擊,如果皇帝把這些可以攻擊的都消除了的話,那麼朱允常就可以騰出手來,威脅朝廷了。
這樣不利於天下的穩定。
面對皇上的力排眾議,武將們也都沒了脾氣,只不過皇帝自然是不能背鍋的,皇上把這件事的責任全都甩給了文臣言官們。
有的時候皇帝應該適當的昏庸一下,應該受受「讒臣」們的蠱惑,當一個「昏君」。
這正如同當初的宋高宗趙構一樣。
都說趙構是聽信讒言,誅殺忠臣自毀長城的昏君。
但是其實並不然,朱棣作為帝王,他可以理解趙構的做法,雖然趙構的做法是對人民的不責任,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他可以說把帝王之術用到了極致。
如果是他的話,朱棣也會這麼做。
趙構並不是不想讓岳飛收復舊山河,而是不想讓朝中的主戰派做大。他不反對岳飛北伐攻金,只是岳飛的能力太強,金人在他的面前簡直如同紙做的一般。
作為皇帝的趙構考慮到了一個威脅他地位的問題,那就是皇位的歸屬問題。
如果岳飛真的打了回去,金人求和。那麼求和的條件是什麼呢?
當然是送還欽、徽二帝。
作為現任的皇帝,趙構自然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親和大哥回來的。因為這會威脅他的皇位,如果欽徽二宗還朝,那麼這個皇位到底誰來坐呢?
天下的皇上只能有一個,而他們回來就有了三個。作為當權者這是絕對不被容許的。
而岳飛是個極為忠義的人,他如果真的救出了宋徽宗,那麼肯定會再度擁立他為皇帝。
所以趙構只能是揮淚斬馬謖,殺了岳飛這個忠臣,最後再讓他的繼位者為岳飛昭雪,然後誅殺秦黨。
這樣既能為忠臣平反冤案,也能除掉異己,更能樹立威信,安撫民心。
這讓朱棣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朱元璋,自己的父親當年就為了大哥朱標做過同樣的事情,李善長,藍玉,胡惟庸,劉伯溫除掉這些人,都是為了將來朱標登位奠定基礎。
只不過朱標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而朱允炆
第1173章 真正的威脅